正文 世界杯的經濟賬(1 / 2)

世界杯的經濟賬

看點

作者:王晶

本屆世界杯開賽之前,一份中國球迷赴巴西看世界杯花費的帖子出現在微博上,包含兩個版本:最便宜的“自力更生版”花費為6萬元,其中包括小組賽每張90美元,來回機票1.85萬元人民幣,1萬元住宿費以及3.5萬元的當地其他消費;“土豪版”則為兩場半決賽、一場決賽、閉幕式加頒獎儀式在內的為其12天的行程,費用為39.8萬元。

最低6萬元,最高近40萬元,這是一個中國球迷給巴西世界杯的貢獻。而在其背後,還有更多的經濟賬可以算。

世界杯到底讓誰賺翻了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就如同一場全球性的節日,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其反響之強烈是顯而易見的。從1998年法國世界杯,到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全世界觀看的人數超過1308億人次。如果按照美國人口調查局截止2012年3月12日統計的全球的70億人口總數計算,那麼平均每個人觀看了18場世界杯的比賽。

也許世界上再也沒有一項活動能和足球一樣引爆人的神經,人均18次觀看記錄的體育賽事,它的投入與產出到底是多少呢?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主辦國巴西投入的資金已達到165億美元。看到這些駭人驚聞的數字,請不要以為主辦國會賺個盆滿缽滿,真正賺錢的是國際足聯。

要了解國際足聯賺了多少,先來看看世界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讚助商。

2006年世界杯後,FIFA(國際足聯)調整了讚助商結構,分為三層,每一層級有不同的讚助門檻和權限。基本原則是,在各行業挑選最佳、並且契合足聯精神的公司,並非誰有錢就能成為讚助商。

第一層是FIFA全球合作夥伴,隻有6家,分別是阿迪達斯、可口可樂、現代起亞汽車、阿聯酋航空、索尼和VISA。他們有權利使用FIFA及其所有賽事活動商標等,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各個方麵推廣,同時更是參與到國際足聯很多足球發展項目中。

第二層是FIFA世界杯讚助商,同樣可以進行全球推廣,但使用權限僅限於FIFA世界杯和聯合會杯的相關商標。本屆世界杯共有8家讚助商,分別是:安海斯—布希(百威)、嘉實多、大陸輪胎、強生、麥當勞、Moypark(歐洲家禽食品生產公司)、OI(巴西電信公司)、英利能源。這8家公司共給FIFA貢獻收入5.5億美元。

第三層是主辦國支持商,必須為主辦國公司,並且隻能在本國就當屆賽事進行推廣營銷。此次世界杯有8家巴西公司成為主辦國支持商。第三層屬於主辦國福利,由主辦國足協製定挑選讚助商。雖然讚助商層級最低,但每家也需要投入2125萬美元以上,8家共計能給FIFA貢獻1.7億美元的收入。

商家對世界杯趨之若鶩,無非是因為成為世界杯讚助商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如1974年,阿迪達斯憑借讚助世界杯一舉反超勁敵耐克;2002年韓日世界杯,現代汽車斥資15億歐元成為官方讚助商,同年其在美國的銷量增長高達40%,品牌認知度從32%飆升至67%。

2010年中國企業英利成為南非世界杯讚助商,從一組數字可以讀出世界杯改變英利的”錢途“:2009年,英利的銷量是525兆瓦,2010年讚助世界杯後,其銷量猛增至1.06G瓦,2011年更是上升至1.64G瓦,漲了50%。2012年,在英利宣布讚助下一屆世界杯後,當年完成銷量2.3G瓦,2013年飆升至3.2G瓦。在讚助世界杯之前,英利隻進入了9個國家,而現在,英利的產品遍布50個國家。

在世界杯上賺翻的除了讚助商,還有FIFA。以2010年世界杯為例,FIFA在世界杯上的收益達到78億美元,淨賺50億美元。南非政府看似收入可觀,但其中的70%都被FIFA拿走。所以說,世界杯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主辦國,而是國際足聯。

世界杯捧紅了誰

除了讚助商、FIFA和主辦國,蹭著世界杯悶聲發大財的還大有人在。

博彩

隻要世界杯的賽事不斷,猜勝負、猜比分的博彩遊戲就不會間斷。有業內人士分析,本屆世界杯將會使中國博彩新增收入超過100億元。國家體育中心的數據顯示,世界杯首個比賽日,競彩單日銷量已超過1.5億元,是之前世界杯單日銷量的3倍。截止6月21日中午12點,競猜型彩票總銷量已達到40億元,超過2010年世界杯期間的23億元總銷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移動支付提供的便利渠道,互聯網彩票市場發展迅猛。根據易觀《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彩票市場監測報告》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移動互聯網彩票規模達15.6億元,環比增長49.4%。世界杯彩票正在引爆春節紅包之後的另一波移動支付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