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優生優育基本常識(1)(1 / 3)

準備懷孕

多大年齡做媽媽根據大量統計資料分析,人類的育齡時間一般可持續30多年。但是,25~30歲這段時間是生育功能最旺盛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女子骨骼係統已經發育完善,腹部肌肉發達有力,骨盆韌帶處於最佳狀態。如果這個時期做媽媽,母子發生各種疾病的機會最少。但是,由於懷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受健康、環境、生理、心理等多方麵因素的製約,這個生育年齡不是絕對的,但一般情況下25~30歲這段時間是生育的最佳時期。

對於女性來說,女性生育最晚不要超過35歲。原因是35歲後懷孕的機會少,易流產。

隨著年齡的增長,卯細胞逐漸老化。卵子中染色體畸變增多,容易造成胎兒畸形、流產和死胎等。據有關資料統計:35歲以上的婦女分娩出的孩子,發生先天缺陷的機會較25~30歲的婦女高2倍以上,並隨著年齡增長而遞增。因為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染色體不分離的機會增加,胎兒染色體畸變率增高。另外,35歲以上的高齡初產婦其子宮頸和陰道的彈性差,骨盆關節鬆弛性也差,子宮收縮力弱,分娩時間會延長,難產的危險性也增加,還容易發生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合並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率也高。

哪個季節懷孕最適宜在一定意義上,懷孕的季節與胎兒的正常發育和產婦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醫學界普遍認為,春末夏初懷孕,嬰兒出生後體質好,不易患病。

春末夏初懷孕,孕末期就避開了酷暑與嚴寒。孕末期,孕婦容易疲勞、多汗,如在酷暑季節,孕婦會因天氣炎熱而生痱子。另外,由於天氣炎熱,各類病毒繁殖、生長和傳播的機會就多,容易造成病毒感染與病毒流行。如果孕末期是在寒冷的冬季,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高於其他季節,加上家庭生活中用的燃料可造成室內空氣汙染,有害氣體不斷堆積,孕婦在寒冷的冬季又不能冒著嚴寒在戶外散步,患病的機會就會增加。因此,根據氣候特點、營養、傳染病流行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醫學界普遍認為:在春末夏初懷孕,則是最理想的。

孕前要補充哪些營養一般情況下,從孕前至少半年就應該調整夫妻雙方的營養。不同身體狀況與素質的夫婦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營養狀況做一全麵了解,有針對性地補充自己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並改掉不良飲食習慣。必要時也可以請醫生幫助診斷,以便有目的地調整飲食,積極貯存平時體內含量偏低的營養素。如果懷孕前營養不足,營養儲備很少,孕婦偶爾感冒發燒,也可以使胎兒的生長受到影響,缺乏保護胎兒生長發育的能力。營養不良不僅會使身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受到影響,而且還直接影響卵子的成熟和質量。因此,準備懷孕的夫婦應該盡量吃得雜一些,保證營養均衡全麵。

如果體內缺鐵,可進食牛肉、動物肝髒、綠色蔬菜、葡萄幹等食物。尤其要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新鮮的蔬菜和瓜果可以滿足身體所需的維生素C、鈣、鎂等營養物質,這些是胎兒發育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鈣可進食蝦皮、乳製品和豆製品,多吃豆類、花生和芝麻等食物,因為這些食品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物質。

加強蛋白質的攝入。魚、瘦肉、蛋、奶,可以向人體供給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特別是牛乳和雞蛋含有大量的鈣和磷脂質,可滿足胎兒骨骼生長及神經係統發育的需要。

盡量少攝取含糖飲料及甜點,多食用纖維含量多的食物,最好能粗細糧合理搭配。玉米、小米、土豆等所含的維生素和蛋白質比大米、白麵高,同時還含有微量元素,是胎兒發育的必要原料。

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重視飲食衛生,防止食物被汙染。盡量選用新鮮天然的食品,避免食用含食品添加劑、色素、防腐劑物質的食品;蔬菜水果應充分清洗幹淨,可以加少量食鹽浸泡一下,以避免農藥汙染;盡量飲用白開水,避免飲用咖啡、飲料等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