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表明,分娩後數小時內,最好不要吃雞蛋。因為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出汗多,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隨之下降。若分娩後立即吃雞蛋,就難以消化,增加胃腸負擔。分娩後數小時內,以半流質或流質飲食為宜。在整個產褥期間,根據國家對孕、產婦營養標準規定,每天需要蛋白質100克左右,因此,每天吃雞蛋3~4個就足夠了。研究還表明,一個產婦或普通人,每天吃十幾個雞蛋與每天吃3個雞蛋,身體所吸收的營養是一樣的,吃多了,並沒有好處,而是帶來壞處,增加腸胃負擔,甚至容易引發胃病。
同樣道理,油炸食物也較難消化,產婦也不應多吃。並且,油炸食物的營養在油炸過程中已經損失很多,比麵食及其他食物營養成分要差,多吃並不能給產婦增加營養,反而增加了腸胃負擔。
產婦在產後忌吃巧克力產婦在產後需要給新生兒喂奶,如果過多食用巧克力,對哺乳嬰兒的發育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是因為,巧克力所含的咖啡因,會滲入母乳並在嬰兒體內蓄積,能損傷神經係統和心髒,並使肌肉鬆弛,排尿量增加,結果導致嬰兒消化不良,睡眠不穩,哭鬧不停。產婦整天在嘴裏嚼著巧克力,還會影響食欲,使身體發胖,而必需的營養素卻缺乏,這當然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不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
產後忌滋補過量婦女在分娩後,適當進行營養滋補是有益的,這樣可補充產婦的營養,有利身體的恢複,同時可以有充足的奶水哺喂嬰兒。但是,如果滋補過量卻是有害無益的,不但浪費了錢財,而且有損產婦身體健康。這是因為:
①滋補過量容易導致過胖。產後婦女過胖會使體內糖和脂肪代謝失調,引起各種疾病。調查表明,肥胖者冠心病的發生率是正常人的2~5倍,糖尿病的發生率可高出5倍。這對婦女以後的健康影響極大。
②產婦營養過剩,必然會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多,如果嬰兒胃腸能夠吸收,也易造成嬰兒肥胖,並易息扁平足一類的疾病;若嬰兒消化能力較差,不能充分吸收,就會出現腹瀉,長期慢性腹瀉,還會造成營養不良。
③因受母親奶水脂肪含量過多的影響,還會使嬰兒發育不均衡,行動不便,成為肥胖兒。對其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都不利。
產婦滋補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一般來說,分娩後1~3天,應吃容易消化、比較清淡的飯菜,如煮爛的米粥、麵條、新鮮瘦肉炒青菜、鮮魚、鮮蛋類食物,以利消化和補充營養。產婦分娩3天後,就可以吃普通的飯菜了。
可比正常人的飲食好一些,多吃點肉、青菜和油類,以利健康和生乳。但不要飲酒和吃辛辣食品,如辣椒、芥末、生薑等。還要注意飲食衛生,以免患胃腸傳染病。吃雞蛋也有滋補作用,但不宜吃得過多,一天吃3~4個即可,吃多了則會消化不良。副食安排的原則也應是葷素搭配,稀幹兼食,少吃多餐,並根據情況和產婦的愛好隨時調節飲食。如果產婦發生便秘時可多吃些水果和新鮮蔬菜;如患有貧血可多吃些動物的肝髒,以補充鐵質。
產婦忌不吃蔬菜、水果在我國一些地方,流行著一種傳統的錯誤認識,即產後不能吃蔬菜、水果,甚至還有不讓吃酸的或成的食品的說法,把產婦的飲食限製得很單調,這對母子健康、新生兒的發育生長不利。
由於母體分娩時體力大量消耗和大量失血,子宮內有較大的創傷麵,加上生殖器官要逐漸複原及哺乳嬰兒,產後應盡可能地多吃些容易消化、富含營養、水分充足的食物,每天吃的量比平時約多1/3,最好是多加1~2次小餐。食物中應含有一定量的動物蛋白和脂肪,如肉類、牛奶和蛋類。鈣是嬰兒骨骼生長必需的,故應多吃一些含鈣食物,如豆腐、牛奶或羊奶。食物中還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多種維生素是產婦組織修複和分泌乳汁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纖維素還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可以防止便秘。而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纖維素含量均很豐富。因此,產後不吃蔬菜和水果的習俗是錯誤的,毫無科學根據,產婦應適當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