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1 / 3)

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

國際研究

作者:李月如

【摘要】多媒體資料引入孔子課堂教學,有利於增強外國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效果,但實現前提必須是遵循目標性、相容性、真實性、新近性、趣味性原則,以此為基礎選取多媒體資料。同時注意把握開始新知時、重難點講授時、課堂沉悶時等運用契機,靈活運用邊播放視頻邊講授、先講授後播放視頻、先播放視頻後講授等方法,不斷提高運用素養。

【關鍵詞】孔子課堂 多媒體資料 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孔子課堂是孔子學院的重要延伸,成為孔子學院走出大學,深入所在地區中小學,深入推進漢語和中國文化國際推廣的重要支撐。因此孔子課堂得到了大力發展,截至2014年12月31日,已在全球126個國家(地區)建立了858個孔子課堂①。路易斯頓波特(Lewiston-Porter Central School District)孔子課堂是其中之一,隸屬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布法羅分校孔子學院(UBCI),是其下屬教學點中的第一個,也是西紐約地區唯一一所孔子課堂,成立於2014年2月9日,目前漢語及文化教學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部學生。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全媒體導致了音畫兼具、動靜相連的多媒體資料的海量產生,大數據又導致了它們的廣泛傳播,這為孔子課堂教學帶來了挑戰與機遇。即如何在巨量的多媒體資料中做好選取與運用,豐富孔子課堂教學的內容,吸引外國學生的學習,增加教學的手段,提高孔子課堂實效性。

對外漢語教學多媒體資料的構成及作用

關於多媒體資料的內涵,有的學者指出所謂多媒體資料是指以聲音、圖像為主的,夠清晰完整地呈現出畫麵或音效的有形或有聲,且兼具視聽性和文學性、可供參考作為根據的材料(杜彬彬,2014)。多媒體資料指計算機綜合處理的包含數字、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的信息而構成的數據和程序綜合體(趙豔梅,2004)。可見,多媒體資料具有集成性,它集成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形式;具有視聽性,作用於視聽覺,或可看,或可聽,或邊看邊聽;具有數字化特點,便於複製、攜帶、傳輸。具有交互性,傳統信息交流媒體隻能單向地、被動地傳播信息,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實現人對信息的主動選擇和控製。具有便利性,師生可以隨時隨地以其興趣、愛好、學習的任務、認知程度來選取適合的多媒體信息資料,大大提高了便利度與選擇度。綜上所述,對外漢語多媒體教學資料是指圍繞漢語或中國文化,以聲音和圖像為主,具備視聽性的可交互易重複的數字化資料。

漢語的文字是一種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完全不同於西方歐美的拚音文字。歐美學生學習漢語的挑戰主要有兩個:一是漢字特有的方塊結構對拚音文字的線形結構無異於一種巨大的顛覆;二是漢語的音節由聲、韻、調三部分組合而成,歐美學生的障礙主要在聲調,因為歐美學生的母語沒有可資參照的聲調係統,他們失去了認知發生最基本的依托(徐麗華,2003),即漢語的音與形是學習的困難。因此,漢語學習被認為是世界上非母語學習者最難學的語言之一(Shen,2004)。孔子課堂的學生大多為對外漢語初學者,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圍繞一本教科書,利用一塊黑板,采用口授的方式,多方麵限製了為學生提供和呈現豐富多彩的圖像資料,難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難吸引學生參與到情境教學中,嚴重影響孔子課堂的教學效果。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料成為必要選擇。多媒體資料的運用成為語言學習日益流行的方式,它有效地促進了語言的學習,並使學習變得容易。將多媒體資料帶入孔子課堂,圖文並茂、音畫兼備將使學生受到全方位感官刺激,彌補了沒有形象、色彩和旋律的傳統孔子課堂教學方式的缺陷,使學習變得有趣,內容變得豐富;學生的學習熱情變得高漲,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多方麵影響學習的效果,其具體作用主要如下:

首先,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的使用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孔子課堂上恰當運用多媒體資料,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沉浸其中,實際感受目的語境,使他們能感受和體驗到中文的抑揚頓挫、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多個角度引起學生注意力和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切合現今學生喜歡看圖、看視頻的特點,能首先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提高孔子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