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少基督徒的第二代對於父母在家是一個麵孔、到了教會又換了另一個虔誠的外表,都會感到困擾和反感。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問題嗎?在孩子心目中,我是表裏一致的父親嗎?
二、在孩子心目中,我是暴君、發號施令、不講理的大男人?還是一個願意以愛服侍家人的爸爸?
三、我們應當與妻子分擔分享自己的軟弱。我認為妻子可以怎樣幫助我做一個好爸爸?
四、有哪些原因使一個男人在事業上成功,但是在兒女的教養上卻失敗了?針對這些原因,我自己是否有哪些預防的措施?我又要如何開始改進?
五、我的孩子是否已經離開正道?我該如何履行父親的角色,好挽回離了正途的羔羊?
六、每一個人都有盲點,盲點就是我們自己看不到和沒有注意到的缺點、失誤。盲點常會導致一個人一生的汙點,甚至全盤的失敗。
男人通常說:“我不在乎其他人如何看我!”這種態度往往使人不願意提醒甚至警告我們。
我是一個不愛聽勸告的人嗎?
人家指出我的弱點時,我通常會有何反應?
我們有願意指出我們盲點、敢於說逆耳忠言的男性朋友嗎?
七、父親與孩子弄僵關係,雙方都不願讓步是常有的,當然,相對之下,我們應該比孩子更為成熟,也應該能放下我們的麵子與孩子溝通。
父親與孩子的溝通是沒有任何人或金錢能取代的,有些人強調與孩子在一起重質(能促進感情,積累回憶)不重量(時間,機會),我認同嗎?
若要刻意安排時間,精心設計與孩子一起度過時光,我的第一步會是什麼?
八、每一個爸爸都愛自己的孩子。隻是,會告訴孩子“爸爸愛你”的父親太少了。
我是一個寡言的父親嗎?是上一代對我的影響嗎?我有沒有用語言和身體接觸向孩子表達對他們的愛?如果沒有,為什麼不嚐試?
九、父親若犯錯,要開口向孩子道歉確實不容易,但如能學習突破自己,學習說“對不起,請原諒我”,與孩子的關係便不再是權威式的上對下,而是建立在關愛裏。
還有事情梗在我與孩子心裏,仍沒有解決嗎?是該我先提出與孩子好好溝通一下或是道歉嗎?
十、我們從遺傳學的觀點來看一個孩子的形成,父親除了提供染色體之外,男人還有什麼特別的“建樹”呢?
我們在《聖經》裏發現,父親可以有個獨特的“建樹”,就是為他們的孩子祝福。
有兩位父親出於信心為孩子祝福:
“以撒因著信,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雅各因著信,臨死的時候,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扶著杖頭敬拜神。”(希伯來書)
十一、《路加福音》裏有個浪子的比喻,這個故事的主角不是浪子,而是他的父親。讓我們嚐試進入這個父親的角色思想,如何麵對叛逆敗家的小兒子。
這個比喻之所以讓我們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它細膩刻畫出這位父親如何對待兩個兒子的感情。看看這兩個孩子,小兒子傷透了父親的心之後離家,大兒子則對悔改回家的弟弟冷漠無情。這讓身為父親者情何以堪?
1.如果這個浪子是我的孩子,執迷不悔,不願意接受父母的教導,我會怎樣做?
為什麼這位父親沒有像不少華人父親那樣,在報上刊登“斷絕父子關係”的聲明?
麵對叛逆的子女,如何能做到不灰心、不放棄?
2.做父親的更需要留心,因為在管教孩子時,為父者往往最容易被激怒,以致將教訓變成辱罵,將督責化為憤怒的話語,這類言語的殺傷力可能較任何一種懲罰都來得更厲害、影響更深遠,而親子關係也就在這樣的吵鬧聲中日益惡化。
我在管教孩子時,是否容易動氣?如何避免自己被情緒主導,以致不能有效地管教子女?如果在管教時說了過分的話,我會道歉嗎?我通常如何善後?
3.這位父親教導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功課:神的愛是完全的饒恕與接納。
我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嗎?
當孩子悔而知改,不論孩子犯了什麼錯,我能否不再記念他的過犯,重新接納他?請舉一個例子。
4.在這個動人的故事裏,有問題的孩子又豈單是小兒子?大兒子對弟弟如此冷漠,不願意寬恕,甚至對父親寬恕弟弟而憤憤不平,這比失去一個孩子更令他父親感到痛心。我能體會嗎?
我認為何故這個大兒子如此心有不甘?
我如何幫助孩子體會父母的心思?
如何能培養孩子有恩慈憐憫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