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慶功宴上辭官(1 / 2)

第三天,皇帝頒布封賞聖旨。

首功之臣葉雲揚,從南山郡公晉位武英侯,封地仍是南山,南山從郡城升為府城,官階為正六品兵部主事。

東蠻王孟準被封為蠻王,世襲罔替,享受親王待遇,皇帝下令在帝都內為其建造一座豪華的王府,以後就待在帝都,時時聆聽皇帝的教誨。

南蠻既然已經歸附大漢,被重新命名為南蠻府,在王庭建立府城,下轄東、西、南三座郡城,以及數座縣城,不日將會派遣文武官員到任,進行大刀闊斧的治理。

然後是殷隼等一眾將領,他晉爵一級,被封為安平縣侯,因為封地位於東平國內,作為曾經的東平國虎衛軍主將,也算得上衣錦還鄉了。

鐵鷹軍的兩位副主將被封為鄉侯,正式成為貴族。

因為南蠻局勢尚不穩定,他們都得繼續留在南蠻,殷隼正式卸下南山將軍的封號,改為南蠻將軍,執掌二十萬鐵鷹軍團和十萬南山軍。

死鬼曹子昂被追封為縣公,以表彰他以身做餌的舉動,為大戰提前結束做出貢獻。

隻是,追封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無非是墓碑上多了幾個字而已,子孫隻能拿到撫恤,卻不能繼承爵位。

這是因為葉雲揚懶得跟死人計較,如果較真兒的話,光是曹子昂意圖奪權這件事,就足夠讓他身敗名裂,後來的以身做餌更是為了一己私利,談不上有半點兒公心。

其餘將士各有封賞,皆大歡喜。

皇帝下令大宴群臣,為南蠻大捷慶功。

也許是覺得給葉雲揚的封賞過低,皇帝從其他方麵找補,特意安排他跟太子同席,以示恩寵。

要知道一般情況下,太子和皇帝一樣,都是單獨一席的,隻有官員們才會兩人一席,能跟太子平起平坐,是莫大的殊榮。

葉雲揚並未太過在意,神色正常的坐在太子旁邊,反正又不是第一次一起吃飯,他當然不會覺得拘謹。

宴會上,群臣除了頌揚南蠻大捷之外,最多的就是對皇帝拍馬屁,將他說成了千古一帝和絕世明君。

各種不重樣的馬屁變著花樣的拍向皇帝,皇帝心情大好,不由的有些飄飄然。

見狀,葉雲揚壓低聲音,跟太子說:“殿下,我記得以前拍馬屁的人沒這麼多,從什麼時候多起來的?”

太子小聲回答說:“從南蠻戰事趨向於明朗的時候,確切的說應該是從征服南山之後開始的,以前確實沒這麼多,南蠻大捷之後變得更多。其實,以前父皇很討厭這些聲音的,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喜歡了,大臣們全都是人精,投其所好是他們最拿手的本領,根本就用不著人刻意組織,他們總會找到合適的機會,說父皇愛聽的話。”

看得出來,太子並不喜歡這種變化。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這絕對是曠世真理,而且也是皇帝一直用來教導太子的話,隻可惜現在被他本人忘記的幹幹淨淨。

太子又說:“我幾次都想勸諫父皇,但身邊的人說用不著,接連兩次取得大捷,皇帝高興是很正常的,等日子長了,趨於平靜了,他就會恢複之前的英明和睿智。”

對此,葉雲揚抱有不同的看法,一個人想學好很難,需要時時刻刻緊繃神經,嚴於律己;可是想要變壞,根本就用不著學,分分鍾的事兒。

葉雲揚環視大殿一周,溜須拍馬者竟然占到半數以上,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他端起酒杯,站起來說:“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還望陛下恩準。”

皇帝已經微醉,笑著說:“是新晉的武英侯啊,有什麼事盡管說,你是此次南山大捷的功臣,隻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朕一律恩準。”

想要讓皇帝說出這樣的話,可不是件容易事,百官全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葉雲揚。

也有人在心裏冷笑,覺得他不懂進退,都已經接受封官加爵了,還不知足的提要求,就不怕皇帝心中不滿嗎?

葉雲揚朗聲說:“微臣自覺不是當官的那塊料,所以請求陛下準許辭官。”

“辭官?”皇帝的目光轉向太子,意思是我們不都說好了嗎,反正是個閑職,隻拿俸祿不幹活兒,為什麼要辭掉?

太子也吃了一驚,對著皇帝搖搖頭,意思是我也不知道啊,這小子肯定是哪根筋搭錯位置了。

當初讓葉雲揚領兵南征,就是為了給他創造體現才能的環境,讓所有人都知道他能文能武,建立在軍中的威信,然後-進入兵部任職,逐漸成為大漢軍隊的中流砥柱,然後去對付大秦鬼麵軍團。

因為十三號傳來的情報,讓皇帝心生疑慮,決定放緩培養葉雲揚的速度,不然的話,也不會隻提升他做兵部主事,更不會放任他繼續回太學當監生,至少要給個員外郎當當,甚至是兵部侍郎這種掌握實權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