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陽南縣的中藥產業也占據了全國中藥產業的半壁江山。

為此,陽南縣被國家農業部封為“全國中藥第一縣”,這個響亮的口號讓陽南縣一度風靡全國,全國各地紛紛效仿。但多數是虎頭蛇尾,用陽南縣人的說法,就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燃翼縣現在也要搞中草藥種植,雖說是剛剛起步,但張文定卻懷著一顆雄心的,要把燃翼建設成以中草藥種植和中藥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大縣,就不能閉門造車。

向兄弟縣市學習,變成了燃翼汲取經驗,少走彎路的唯一途徑,而去哪裏學習,陽南縣則成了第一首選。

一切聯係好了,張文定便帶著分管副縣長,農業局局長,兩個鄉黨委書記,以及其他隨從人員來到了陽南。

陽南縣以中藥種植聞名全國,全國各地考察團隊絡繹不絕,縣裏的領導人工作幾乎都用在了接待任務上。

特別是在春夏兩季,中草藥生長正旺盛的時候,縣裏的接待任務更是嚴峻。

張文定一行到了陽南以後,縣裏隻出了一名副縣長陪同,而且凡是因考察而產生的費用,燃翼縣自行承擔。

張文定並不因為這樣的接待方式而感到沒被重視,他交代隨行的人員,這次考察一定要認真,不能走馬觀花,要認真學習人家的經驗,爭取回去以後把這樣的模式用在燃翼,起碼不能白跑一趟。

不過陽南縣卻不這麼認為,陽南的領導有自己的想法——每年全國各地的考察團都來陽南考察,這最核心的技術如果被其他人學了去,那陽南”全國中藥第一縣”的名號就麵臨著讓位的危險。

雖然各地都想學點東西回去,但基本上也就是走走看看,學了皮毛卻學不到真東西,回去把學到的皮毛在自己縣裏一搞,不管費多大勁,也永遠超越不了陽南縣,這就是競爭。

張文定來之前就聽說南陽縣比較摳門,不會輕易把自己的秘訣外傳,特別是像燃翼這種剛剛認識的兄弟縣,那更是摳的要命。人家安排個副縣長陪著就已經仁至義盡了,要是再告訴你具體的操作流程,那豈不成了農夫與蛇的故事了麼?

張文定這次可是奔著實際的東西來的,為此他還專門帶了一名中草藥種植方麵的專家,目的就是取點真經回去。

在陽南縣呆了一天,別說取到真經,就連真經在哪裏看也沒看到,這讓張文定有些灰心。

畢竟,這具體的行程是按照人家陽南縣的安排來的,雖說第一天走的地方也不少,但見到的無非就是小片的中草藥種植場,而且那名副縣長也隻是稍微介紹了一下本縣的情況,卻隻字不提中草藥種植技術的事。

即便張文定問到陽南縣的經驗,這位副縣長也是哼哼哈哈,話根本就不往點子上說,而且幾句話就開始引開話題。

張文定試探了幾句,見副縣長有意避開,可不好再多問。

他非常鄙視陽南縣的態度,但這話又說回來,張文定也理解他們,畢竟發展起來不容易,要是被別人超越了,那這成績不就白得了麼?

當晚,張文定在賓館召開考察隊全體會議,研究策略,可這是來向人家取經的,即便自己再研究,得不到人家的配合,也無濟於事,總不能做賊一樣偷偷摸摸的學吧?這樣也學不到真東西啊!

會議研究無果,張文定隻好打算第二天向副縣長同誌再提一提,看看能不能到核心基地去看一看,至於人家同意不同意,那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事情的變化遠比計劃快。

第二天,縣裏竟然換了一個人來接待燃翼考察團,換的不是縣長,也不是其他副縣長,而是陽南縣農業局的局長。

這個臨時突變讓張文定有些意外,好歹自己也是個縣長,不讓考察團學到東西也就罷了,怎麼還換了一個局長來接待?

這也太說不過去了吧!

但張文定不能表現出自己的不滿,也或許陽南縣有人家的想法,理論上來講用一個農業局的局長接待兄弟縣市的縣長,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但也不是沒有這種先例,畢竟陽南縣每天接待的領導層次不一樣,說不定陽南下來了比自己更大的官呢。

這還真讓張文定猜中了,早上吃早飯的時候張文定一問農業局長,才知道國家農業部的領導今天抵達陽南縣進行考察,縣裏的領導都陪著國家農業部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