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氣感(1 / 2)

現在的仙界空間隻有一裏方圓,但是其中霞光四照,有三四隻仙鶴翩翩起舞、追逐嬉戲。地麵是齊膝深的雲霧,經久不散。到處都是盛開的桃花,彩蝶飛舞。濃濃的桃花香似乎陳年的好酒,微微有些醉人。

桃花林深處,有一座草屋,裏麵放著封仙榜石碑。

陳凡如老翁閑步,踱著小步,一路走馬觀花,來到草屋。背靠著封仙榜盤膝坐在地上,手撫兩膝。全身放鬆下來,這個放鬆,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利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鬆,亦會阻礙經脈的暢通。

雙目垂簾,垂簾即微閉之義。為什麼需要微閉雙目,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部閉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煉功。微閉之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即睜三分閉七分。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這是明白說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舌頂上齶,兌為口,丹經上又謂之“塞兌”,即抿口合齒。要把舌尖反卷過來,以舌尖底麵頂到上齶部位。因在人之上齶有兩個小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

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隨著靜功程度的為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

兩手抱訣,兩手的掐訣,,又稱“子午決”,兩手抱訣這時,左手食指和拇指畫圓,右手拇指放在圓內,右手四指放在左手四指下麵從拇指方向看,就是一個“太極圖”的形狀。如此相抱,則人身之陰陽二氣,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即是二氣接通之效。

以上,是修煉靜功的外在動作,達到要求之後,要做的就是靜功的內在法訣:聽息、觀光。

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前麵我們說了,靜功要求自然呼吸。聽息的方法,就是兩耳內聽,即摒除外界一切幹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去聽自己的呼吸之氣。

初步入手隻用耳聽,不加任何意念。注意:所謂“聽息”,要求兩耳返聽於內,好象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但是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所言“聽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內注,專心養靜;並非死死去守耳竅,也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

“聽”的意思,就是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隻要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地去做,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

聽到後來,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達“入靜”的境界。

觀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煉性。吾人之性,原為虛無一光,在下生之前,來自宇宙。因此這時煉性的根本方法,謂之性功。

性之根,在於兩眉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稱為“祖竅”。初先靜坐片刻,用前麵所講的“聽息”法。身心入靜之後,即將兩目,似觀非觀,止於“祖竅”之前。這個“祖竅之前”,不在身內,亦不離身外,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

光是性有表現,觀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

觀光的功夫,雖用“觀”而其實不是在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煉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強,從波動鴯以光定,從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煉多日,兩眼漆黑,而從未見光,故不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