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劉辯也愛,但他更在乎自己的生死,所以巴不得老酒鬼搶走青黑老鱉,一次兩次沒什麼,時間久了,這可是劍尊王越的香火情。
一般人別說一隻了,就是千隻萬隻也換不來,因為當今天下能夠讓劍尊王越出手的人物,屈指可數都算不上。
唯有兩人,何皇後,唐婉兒,而這兩人一個是劉辯的母後,一個是未來的皇後。
每每想到這,劉辯總是不由自主喜滋滋的,你不聽我的沒事,有的是辦法讓你言聽計從,不過凡事總靠女人,倒真是有些拉不下臉來。
而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老酒鬼可是按心情出手的,誰知道他哪天心情不好,恰好又遇上大戰,那可就完了。
真正要解決這些生死攸關的問題,必須得搜羅一大批名將和文臣。
一來需要五虎上將級別的大將,鎮壓大限刼數,二來,以後要麵臨多線作戰的局麵,猛將文臣少了可不行。
他曾經估算過想要整飭朝綱戡平天下,三品小宗師以上的武將,要達到四五十人以上才算合格。
因為打下大半個天下的曹操,麾下能夠進入三國誌入傳的名臣,武將有六十三人,文臣有一百二十六人。
自稱大漢,也就是曹魏孫吳口中的蜀漢,則是有武將五十一人,文臣四十一人。
最終魏國一統天下,蜀漢滅亡,可見人才的重要性,更可見文臣的重要性。
曹魏和蜀漢在武將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而文臣則要差上太多了,曹魏足足是蜀漢的三倍還富餘。
想到這裏,劉辯不免泛起了一絲苦笑,那位擁有讀盡半座書山、稷下學宮四大戰略大家、兵家祭酒龐德公記名弟子等眾多頭銜的國士戲誌才,一直到現在不肯見自己。
即使他通過了戲誌才的一個考驗。
胭脂樓大戰過後,太常寺的協律郎很快送來了陳武和岑壁的資料,一個是小門小戶出身,甚至當過一段時間水賊的寒門庶族,一個是曾經偷盜過錢財德行有虧的世家子弟。
看似是為了讓他搞清楚這兩人的身份,是否清白,以免是刺客或者宦黨細作,畢竟早在夏朝末年,伊尹就開創了上智為間的先河。
到了商鞅時代發展到了鼎盛,為了防止細作的滲透,連坐法中規定,發奸之密,告過者免罪受賞,失奸者必株連刑。
也就是說如五戶之中果發現細作不揭發,一起斬首示眾,可見秦國對於細作這一塊多麼的重視。
是不是細作,想必舅父早已經查清楚了,否則也不會委任他們為實權將領,再聯係上戲誌才的出身和經曆,戲誌才這麼做的原因隻有一個。
想要觀測自己任用人才,到底是以德取士,唯才是舉,還是德才兼備。
倘若自己真在奉行了數百年以忠孝治國的大漢,土生土長,免不了有這個時代人的一個脾性,以德取士。
可他不是,並且對於人才選拔這方麵與曹操倒是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曹操由於是宦官之後,出身不好,得不到士大夫的支持,隻能發布招賢令,唯才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