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眉山峰頂的世家權貴和蠻夷王室,來到這裏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能夠聽到小蔡先生旋律典雅,韻味雋永的琴音。
簇擁在亭前二十步左右的他們,趕忙坐回朱漆案幾,正襟危坐,傾聽這來之不易的曲高和寡。
唯有少數幾人遲遲不肯落座,汝南袁氏、雒陽王氏這等頂尖世家自然不必多說,還有南蠻王孟獲的兄長巴王孟節,烏桓左賢王,幾個羌族大王。
邊疆遊牧民族對於大漢的情感極為特殊,一方麵向往大漢璀璨的文明,繁華的生活,草原貴族人人以能夠穿上蜀錦楚絹為榮,灌下一口茶葉為最大的享受。
另一方麵卻對大漢文明十分警惕,無論是文字、琴樂、書畫……還是服飾、鼎食、宮殿……大漢文明的各個方麵遠超他們太多了,一旦接觸的過多,很有可能被漢化。
文化這把軟刀子,可比鐵器弓弩更令草原王室恐懼。
商周的東夷,漢朝的南越,可不都是被不費一兵一卒的文化,徹底同化成了漢族的一員,辟地不知多少千裏。
文化的組成有很多,天下當今最耀眼的當屬大漢八絕,而蔡文姬作為八絕之首,別說中原各大世家對她極為推崇,草原王室也是久仰大名。
小蔡先生能夠彈奏一曲的機會又不可多得,這些站在世間權利最頂點的人物,哪一個不想靠的近一些。
如果不是怕唐突了佳人,早就衝入亭內了,哪裏還會站在原地遲疑不定。
烏桓左賢王這次是偷偷前來,身邊隻帶了幾名金帳勇士和兩名萬夫長,再加上通過販賣良馬皮革與許多世家望族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這一趟出行可謂是高枕無憂。
有了這些為了錢帛什麼都不顧的世家望族,想死都難,畢竟隻要他死了,一條很大的錢帛支柱可就斷了,對這些大漢世家來說,不亞於一場滅頂之災。
邊疆將士為了每一次山河浴血奮戰,不知死亡了多少人,可以說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而這些世家望族卻為草原民族提供了不知多少鐵製武器、糧秣馬料,大漢的腐敗當真是爛到骨子裏了。
正應了太史公在貨殖列傳寫的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左賢王斜撇了一眼劉辯,不屑之極,大漢天子他都不放在眼裏,何況隻是一個隨時可以廢立的太子,搓了搓腰間一塊屬於漢高祖的一塊瑾玉,殺氣縱橫。
草原上能夠被稱為金帳勇士的武夫,全是三品小宗師以上的悍將,麵對兩尊門神一樣站在亭子兩側的兀突骨胡車兒,自然是不怵。
反而想著割幾個漢族猛將的腦袋,回去之後,好好的給兒郎們瞧瞧,什麼叫做兩腳羊。
身披大漢魚鱗寶甲,手持精鐵長矛的金帳勇士,裂開滿是臭味的大嘴,獰笑一聲,就要刺出精鐵長矛,捅死那兩個長相比他們還要凶惡的漢族將校。
巴王、羌王、匈奴小王、鮮卑王想法不約而同的一致,身後膀大腰圓的勇士,呼啦啦衝出一大票,抬起泛著一道道寒光兵刃,摩拳擦掌的準備宰了前方兩人。
世家權貴們為了安全著想,身邊時刻不離一些武道好手,但處於內圈的哪一個不是人精,他們樂的見這群蠻夷自己把自己當槍使,便阻止了義憤填膺的青壯後輩,準備試一試太子的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