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忽地刮起一陣狂風,飛沙滾石,沙塵彌漫,如一線極速席卷而來的龍卷,三兩息之間已然逼臨劉備陳到二人。
等到灰蒙蒙的風沙靠近兩人,哪裏是什麼大漠龍卷,而是更加危險的一隊大漠鐵騎,不知是馬賊,還是恰巧路過的豪強私軍。
陳到腳下一點,默不作聲的擋在了劉備麵前,釋放了隱藏起來的一品金剛境氣勢,堪堪抵禦住了數百大漠鐵騎排山倒海的氣勢。
他的這番舉動放在朝堂上叫做投名刺,江湖上則稱作拜山頭,行走江湖最忌諱腦子一熱便喊打喊殺,你知道對方是四品高手,還是強悍的三品小宗師,就算不是武道高人,萬一惹到背景深厚的一樣是吃不消。
所以無論是山賊馬匪搶劫,還是獨行俠劫道,總要說上一句,隻求財不害命你們來自何門何派。
遇到這種情況負笈遊學的世家子、闖蕩江湖的名門弟子,往往會報上我是謀郡某縣的世家子,某某大俠的徒弟,某某門派弟子,這樣一來不僅為自己避免了血光之災,也讓山賊馬匪免了一場滅寨危機。
一品金剛境的氣勢,在大漠中可比什麼家世名門正派好用多了。
為首的那名鐵甲騎將,握住鐵矛的手指瞬間一緊,迅速發號施令讓數百鐵騎從兩人身邊繞過去,而他則是神色緊張的凝視兩人,沉聲道:“兩位,為什麼要幫助敦煌城的逃奴。”
劉備陳到對視一眼,神情尷尬,這一次好心辦壞事了,還惹上了一個勢力極其龐大的敦煌城。
敦煌城作為西域與西涼相交的一座大漠重城,自漢武帝以來便是絲綢之路北、中、南三條線路的交彙點,也是進入西域的起始點。
無論是大漢的絲綢、瓷器、茶葉……還是西域的樓蘭美女、龜茲鋼錠、精絕武奴……甚至是遠在羅馬帝國的大馬士革刀,拜占庭的騎士甲,雅典的黃金,迦太基、安條克的雇傭兵,都會在敦煌城彙總,互通有無。
或是運往大漢的長安、雒陽等地,或是運往西域、安息帝國、孔雀王朝、古羅馬帝國、埃及等地。
敦煌城可以說是當今最為繁華的重城之一,不亞於大漢帝都雒陽,而敦煌城一座城池就供養了足足五萬鐵騎,外加三千重甲騎兵,可見敦煌城的財力是多麼雄厚。
自從上代皇帝桓帝失去對西域都護府的控製後,西域三十六國紛紛獨立,敦煌城也因此成為了三不管地帶,一直由敦煌韓氏自治,儼然成了西涼與西域之間的小國主。
劉備在來之前對於敦煌城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了解,一聽紅發漢子是敦煌城的奴隸,心道這次惹來大麻煩了:“在下,幽州劉備,是中山……”
劉備隻是厚道淳樸,卻不是傻,準備扯出血脈極其微薄的皇室血統,試圖度過這次危機,還沒說出口,卻聽那人驚呼道:“你是通儒馬融的門生!”
古代一位大儒親自教授的學子,稱為弟子,從弟子的弟子開始,便稱為門生。
劉備的先生是盧植,而盧植的先生是上一代文壇執牛耳者通儒馬融,所以這位敦煌城武將稱他為通儒馬融的門生。
這話一出,劉備反倒是愣住了,先生盧植的弟子沒有八百也有五百,自己學識不顯,名望也不顯,在中原大地知道自己的都不多,怎麼到了這裏反倒是被認出來了?
敦煌城將領得知對方竟然是通儒馬融的門生,熱情的有些過分了,先是拿起馬鞍上裝著西域葡萄酒的兩個羊皮水囊,恭敬的遞給了劉備和陳到,隨後抱拳道:“這兩匹乙等西涼馬送給兩位貴客了,我還有要事,捉拿完那名武奴立即帶兩位貴客好好玩一玩。”
說完,留下兩匹下千閥都眼饞的西涼馬,卷起大量沙石,在劉備陳到二人錯愕的目光中,絕塵而去。
初來乍到的劉備二人不知道的是,西涼向來被中原視為不諳教化的蠻荒之地,被學風大盛的其他州郡所看不起。
而扶風馬氏偏偏出了一個文壇宗主大漢通儒,著實讓西涼子弟揚眉吐氣了一次,誰人敢說西涼全是西北蠻子,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馬通儒的學問深,再說這話。
西涼人可以不知道皇帝太子是誰,絕對清楚馬融以及他的門生是誰,這不就連紮堆在五六百門生中的劉備,聲名都遠播西涼了。
有了兩匹西涼馬,劉備二人隻用了四五個時辰,便來到了一座雄偉巍峨的巨城麵前。
異族美人、番邦商人、西域藝人、獅子駱駝……以及許許多多劉備從未見過的奇珍異寶,一車一車的運往敦煌城,或者從敦煌城運出,被數以千計的商隊馬車趕向四麵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