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又來攪局(1 / 2)

一道道詔書從朝廷中樞極速發往了各個州郡,苦於沒有中樞詔令,無法私自招募士兵鎮壓黃巾叛亂的州郡長官,不敢有絲毫怠慢的迅速整頓地方戍卒,招募鄉勇。

不過,隻有黃河以北的冀州,大江以南的荊州、揚州、交州,以及蜀中益州,五州陸陸續續的招募了大批鄉勇戍卒。

大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兗州、豫州、青州、徐州四地,屬於黃巾之亂的禍亂根源,到處流竄著頭戴黃巾的亂民,自顧不暇,哪裏還有精力起兵勤王。

各路勤王大軍還在招募,武官休沐,戍卒返鄉,作為帝都雒陽東麵最大屏障和壁壘的虎牢關,如今就是一個被扒光了宮絛襦裙的小娘,鮮嫩可口而又毫無反抗之力。

詭異的是,虎牢關唾手可得,黃巾賊隻是不停的向虎牢關聚集,卻不見有絲毫進攻的意思。

實際上並不是判官張角等人不願意進攻虎牢關,而是鬧出了一個極為尷尬的笑話。

正如戲誌才所說,黃巾賊空有高達近百萬的數目,卻沒有一個頂尖帥才足以指揮百萬黃巾賊。

指揮大軍可不是隨口一說那麼簡單的,其中涉及了不知多少戰陣排列、進攻節奏、軍心把控……等等許多方麵。

能夠指揮上萬人算得上一員將才,十萬人則是上將之才,五十萬便是罕見的國之大將。

至於百萬大軍嘛,兵祖薑太公算一個,人屠白起倒是宰了兩百多萬戰國六雄士卒,兵仙韓信多多益善。

東漢末年是一個千古罕見的大年沒錯,但是這個大年還未真正開啟,迄今為止還沒出現過大將之才,更別提百萬帥才了。

不過,如今有了一位,那便是春秋時期晉國第一名臣欒武子,之所以不被稱為第一名將,那是因為秦漢以前的大臣,講究個出將入相。

外出作戰可為鎮守一方的大將,坐鎮中樞便是治國安民的國相,比起手無縛雞之力的宋儒還有以後曆朝曆代的書生,不知高出多少個春秋大義。

有這個能力指揮百萬大軍和可以指揮百萬大軍又是兩碼事,不是說交給欒武子一百萬士卒,當即就能如臂使指,這中間需要一個很長的熬練過程。

從一萬人、十萬人、五十人一點點熟悉各軍將領,熟悉各營的實力,以及他們的用兵特點、作戰方式,記下這些冗雜絮亂到令人發指的條例,才能真正做到指揮百萬大軍。

欒武子不愧為春秋時期最頂尖的將相大才之一,略一沉思,便找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不過道袍幼童並沒有第一時間接過大纛,而是對一幫黃巾渠帥破口大罵:“全都是廢物!打什麼虎牢關,有了黃河天塹又能折騰出多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