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蓮花島上有青蓮(1 / 2)

蟹螯即金液,醪糟是蓬萊。

劉辯這些權貴世家吃蟹,一小半是為了‘持螯飲酒之風’的意氣風流,多半是因為想要借著金秋吃蟹的由頭,達到各自的權謀目的。

當今天下第一癡蟹愛蟹嗜蟹如命的人,當屬大文豪曹不興,這位讀書讀出個星垂平野闊的佛畫之祖,一生嗜蟹如命。

金秋吃蟹向來有八雌九雄一說,八月雌蟹一上市,曹不興家中的一百零八口泥釉大缸始終裝滿了陽澄肥蟹,整日用雞蛋清來溫養催肥。

別人是夜夜笙歌,他是日日食蟹,為了吃到第一口最鮮的肥蟹,拋棄正三品的九卿大鴻臚不做,跑到了曆來被稱為蟹中之冠的陽澄蓮花島,結廬而居。

東漢雖說還有先秦出將入相的遺風,但歌舞升平了幾百年,士大夫文人多數看不起武將鄙夫。

這位享譽文壇三四十年的大文豪,不僅為自己的小院落起名為巴解將軍府,又自封為蟹奴,傳為文壇四大怪談之一。

陽澄蓮花島水域方圓百裏,水質清淳,水淺底硬,泛著一葉烏篷船可以清晰看到一隻隻青色螃蟹在水底橫行霸道,清水蝦、鱸魚、扇貝.......全都逃不過青色螃蟹的那雙螯鉗。

觀賞了錢塘江大潮的郭嘉,接下來第一件事便是吃蟹,他與曹不興早在幾年前便是忘年交,要吃膏油最美的青蟹自然要去那座巴解將軍府。

而在戲誌才的‘三禮治國論’中有一論是以大漢璀璨的文明同化邊疆蠻夷,這位文名不弱於蔡邕的曹大文豪便成了戲誌才計劃中的一環,自然要與郭嘉一同前往陽澄蓮花島。

此外還有荀彧、沮授等一大批士大夫權貴。

一門心思想要為主公收服郭嘉的他們,還沒來得及說出口,郭嘉就馬不停蹄的趕往了這處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

為了收服郭嘉,也為了品嚐蟹中之冠,這群熹平一代最為風流倜儻的名士,當世一流的世家權貴子弟,索性也一同前往這座巴解將軍府。

渡過水清底淺的湖泊,一行人來到了蘆花成堤稻穀香岸的巴解將軍府前。

這處曹不興門人弟子前幾年新建的雅致院落,看似房矮樹新畫不古,實際蘊藏的底蘊卻讓江東四大望族都不敢托大。

正門牌匾的用料一般大世家也都用的起,產自萬裏之外朱崖島的黃花梨,不過上麵所提的字,就是汝南袁氏這等上十閥也不見得有福消受。

當世第一書法大家蔡邕以飛白書親自提筆書寫的巴解將軍府,骨氣洞達,爽爽有神。

門旁則是碩儒龐德公作的一句詩:蓮花島上有青蓮,巴解府中臥蟹奴。

這句詩也是文壇四大怪談之一,一是因為這句詩是書法四賢的親筆大作。

二是因為擅長筆畫連綿、字體回繞的草聖張芝,卻以風骨與草書截然相反的楷書,寫了第一句前四個字。

擅長筆畫均勻、字形端正的楷書大家鍾繇,怪誕的用向來被他詬病難登大雅之堂的草書,勾勒了後三個字。

擅長扁平精巧、筆畫長方的八分書之最師宜官,以風骨與八分書南轅北轍的小篆寫了第二句前四個字。

擅長瘦勁挺拔、筆畫圓轉的小篆大家皇象,則以素來被他視作雕蟲小技的八分書,親筆提了後三個字。

五種書體的集大成者領頭羊,不但全在這留下了真跡,書法四賢還有悖了各自的書法大道,提筆書寫了風骨對立的書體,當真是文壇一大盛事又是一大怪誕奇談。

物以稀為貴,這不就有一大幫愛好書法的士大夫權貴駐足不前,端詳隻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文壇第二怪。

破天荒的拎了兩壺桂花醪的郭嘉與戲誌才,剛剛進入擺滿了泥釉大缸的庭院,便看到一位矍鑠健旺的白發老者,散發裸裎的坐在正堂門前,悠哉悠哉的吃著蟹膏油黃的陽澄肥蟹。

本是一副鄉野村夫蹲在巷口吃飯的做派,卻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受到一股大袖攬清風的氣度盎然。

曹不興瞅見那兩壺桂花醪,‘噌’的一下從木板上跳了起來,兩眼放光的搶走了一壺:“你小子今年可來晚了,不過看在今年拎了兩壺桂花醪的份上,老頭子就不叨叨你了。”

白發老頭毫不在意這一路小跑衣襟被湖風吹開,袒胸露乳的有失大體,喜滋滋的自顧自抿了一小口,整個如同泡在稻香裏,懶洋洋的眯眼笑道:“就是這個味,爽啊。”

欣賞門前大作的一大批士大夫權貴,之所以駐足不前,一方麵是因為對於集飛白書、草書、楷書、八分書、小篆等五大書體的兩句詩癡迷。

更多的則是敬畏曹不興在文壇聲望,沒有這位大文豪的允許,不敢唐突進入。

此時望著正襟危坐在下首細嚼慢咽陽澄肥蟹的戲誌才,一老一小麵紅耳赤搶奪橘黃肥蟹和桂花醪的忘年交,說不出的神往羨慕。

荀彧沮授二人出於一個是郭嘉的摯交好友,一個代表著汝南袁氏,便壯著膽子邁入了庭院,卻也隻敢踹踹不安的站在了一旁,神情一絲不苟,不敢亂動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