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武術不論是得於劍尊王越術劍劍甲於吉等等劍道巨擘的意氣風流獨占江湖八鬥風流的劍術,還是天下第二刀甲吳馘以及辛酉之禍過後大將軍生死難料的大義子霸典領銜的刀術。
首重活身,活身過後曰活步,活步之後曰運力。
沙場武將江湖武夫隻要能夠析精剖微運力二字的內在真意,在江湖上稱得上響當當的大人物了,常常以某某名家恭維。
武將武夫對於運力析精剖微到義理的程度,便可由小術入大道,曰如勢。
也就是江湖人在酒樓向同伴吹噓的什麼僥幸見過太子麾下數一數二的大高手方悅出手,一刀劈出,鋪天蓋地全是刀罡劍氣,隻是看了一眼就差點被氣勢壓死。
方悅的能耐在一般江湖人眼裏自然是風流倜儻的不像話,但還稱不上以勢壓人,更別提隻有刀甲吳馘將甲關羽才能使出的刀罡。
倒是術道並修的劉辯,經過這幾年王老劍尊常伴左右的觸通旁類,初窺門徑的得見了刀道上的巍峨氣象,這才有了一刀劈出的王霸氣象。
一往無前的劉辯,大勢所趨,硬生生從黃色大潮中劈波斬浪出一道清白。
佛門一葦渡江有一葦渡盡九萬裏苦海一說,這一刀渡潮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沒有九萬裏那麼誇大其詞的神乎其神,上百丈還是有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以劉辯的萬金之軀別說坐在瓦礫搖搖晃晃的屋簷下了,就是離開京畿一步都是會受到大批言官彈劾。
但今時不同往日了,大漢現在的世道如果是個歌舞升平的盛世,劉辯大可以高枕無憂的躺在錦衣玉食上享清福等著繼承皇位,亂世自有亂世的行事準則。
周武王漢高祖哪一個不是在馬背上奪得的天下,劉辯毅然決然的在黃巾大軍中逆流而上,想要謀劃的無外乎聚勢二字。
民心民意正統綱常全部都要拾遺補漏,千百麵旌旗才能彙聚成一支鋼鐵洪流,深得民心民意的太平道也好,竊據大漢正統的宦黨也罷,高舉綱常大旗卻左右逢源的士大夫黨人也好。
既是根深蒂固在鋼鐵洪流前方的山嶽磐石,同樣也是一塊品質極佳的磨刀石,劉辯要做的是日積月累的去消磨山嶽磐石,砥礪手中這口鏽跡斑斑的鐵刀。
至於能不能寶劍鋒從磨礪出,玉琢成器的氣寒九州聲滿天下,劈斬出一個星垂平野闊的太平盛世,終究在於點滴。
水滴石穿,一步一步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步,總有一天會實現扶搖直上九萬裏的鴻鵠之誌。
劉辯呈一夫之勇的想要效仿霸王來個萬軍叢中奪敵將首級,在那些紅紫權貴士大夫文人眼裏看似傻不拉幾,卻是收買軍心最有效的法子。
這些飽經烽火狼煙磨礪的小卒子,連字會寫的都不多,哪裏知道君王南麵之術權臣長短勾矩。
無病呻吟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看不起這些粗鄙卒子,兩軍交戰能用詩詞歌賦說死敵人?權柄再重官帽子再高能扛得住老子的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