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笠老翁的這份悠哉悠哉,頗有士大夫文人采菊東籬下的悠然閑適,他曾經先後與白衣劍神王越武帝童淵兩位壓勝江湖的魁首叫板,沉澱了半甲子的嵬然不動,麵對並未手持大黃弩的數千黃巾賊不消多說當然會不掛心頭。
三十年前兵刃被折斷,劍意刀意這些支撐武道的意氣同樣是蕩然無存,世人常說破而後立,其實隻是一種美好的念想,真正可以做到的也就是泰山封禪碑上的術劍劍甲於吉,八柄劍胎齊出構建一座煌煌氣象的蜉蝣劍陣。
外行理不清當時的門道脈絡,眼裏可容滄海桑田的蓑笠老翁卻是深明兩位劍者的春秋大義,最後那一劍別說油盡燈枯的王老劍尊,就是風華正茂的武帝童淵強行接下,心口必然會出現一個大洞。
當時的天下十大高手個個想不通術劍劍甲於吉份分明可以與王老劍尊同歸於盡,報了執念半甲子的深仇大恨,名震天下並且為終南山爭來更多的劍道氣數,名利雙收。
最後關頭偏偏放棄了苦修了三十幾年的劍道氣數,悉數送給了苦大仇深的王老劍尊,讓這位銷聲匿跡了三十年的劍道魁首重返巔峰,這也造就了後來的千劍宗師,一舉把蚍蜉推到了與誅仙同等的高度。
造就了這些日子以來江湖廟堂人人津津樂道的矛盾之爭,就連自己這等天下十大高手也不能免俗。
終於能夠名正言順一人獨攬大權的劍甲越嶽推崇蚍蜉,自己則是對隻曾耳聞不曾見麵的誅仙神往已久。
這一式名為巨闕的劍招,正是因為仰慕王老劍尊一劍誅盡紅塵仙的寫意風流,才敢壯著膽氣數次闖入東海雷雲風暴深處,次次與死亡擦肩而過坐忘得來。
劉辯樊氏二人凝視那座劍林宮闕橫移過來,如墜深淵,穿戴蓑笠冒雨趕來的劍侍甘鉶看似悠閑的不像話,那些雨滴落在蓑衣上也隻是濺起一點水珠便潰散一空,可落在江麵卻如一塊巨石砸入百丈山澗,濺起滔天大浪。
一滴雨珠,一頃波瀾。
岸邊的數千黃巾賊短暫的愣神過後,哪裏還顧得上一千五銖錢和剛入品秩衛士的臆想,亂作一團的向後玩命逃亡。
為了搶奪米粟糧食搗毀了不知多少道觀寺廟的他們,心裏不停的臨時抱佛腳,馬王爺、閻王爺、龍王爺、菩薩爺、羅漢爺.......隻要是聽說過一星半點的神仙都在暗自許諾以後多上幾炷香贖罪,就連那些個淫祠野神也沒有放過,賭咒發誓一定買上一些瓜果上供給各位神仙。
渾身汗毛直立頭皮發麻的劉辯也是恨不得掉頭就跑,但他的已經被蓑笠老翁的氣機鎖定,一旦有那麼一點多餘的動作,淅淅瀝瀝的小雨頃刻間便會化作一場滂沱大雨淋在自己頭上。
既然對方在不斷的疊加氣勢,不著急處理了自己這個砧板上的魚肉,那麼便有了一絲轉圜的餘地,隻要能夠脫離氣機的鎖定,以象龍的速度瞬間便可轉危為安。
鴻圖甲表麵驀地升騰起一抹交相輝映的黃紫瀲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