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駐紮奉行依山傍水,江湖十大門派之一的燕閭塢背靠夫子山,麵臨三美江,按照兵法所雲當是一處大軍駐紮整軍休頓的形勝要地。
凡事福禍相依,倘若是一般的江湖門派前來拜山挑戰,守住山腳處那座解劍牌坊,就算是三家江湖十大門派合力來攻,難能攻入燕閭塢,不過一旦碰見佩刀持弩的軍卒,這裏則會變成一處甕中捉鱉的死地。
三美江上不知何時已經被一架架竹筏所覆蓋,滿滿當當,臨時搭建了占據江麵寬約數百丈的竹筏平地,一支支隊列整齊佩刀持弩的黃巾精銳,火速踏過竹筏,壓迫的江水淹沒了河岸七八丈。
黃巾軍披甲率極低,人手一根鐵質長矛已經算是精銳中的精銳,就拿黃巾軍的‘天潢貴胄’黃巾力士來說,披甲率隻在六成到七成之間。
這還是征剿四州那時攻破了一座大漢王朝的地方武庫,地公將軍張寶冒著與眾多黃巾渠帥撕破臉的風險強行扣留的結果,不然黃巾軍的門麵黃巾力士難能達到三成披甲率。
這支黃巾軍人人披甲不用多說了,赫然人手一口精良環首刀,身後背負的那物段熲皇甫規這些叱吒風雲的國之柱石見了一定也會瞪掉眼珠子,朝廷管製極其嚴苛,每一架從鑄造為成器到損壞都會繁瑣記錄在案。
國之凶器,大黃弩。
兩座江湖,先後有劍尊王越劍斷昆侖,武帝童淵屹立紫禁之巔,在這兩位牽頭下徹底擾亂了朝綱法紀。
江湖從此變成了一鍋沸水,動不動就襲擊朝廷命官,美其名曰除暴安良,為大漢王朝鏟除荼毒鄉裏的貪官汙吏。
朝廷自有法度秩序,貪官汙吏這些國家蛀蟲自有九卿之一的延尉去審理去定罪,哪裏輪的到那些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義士,伸張正義。
後來愈演愈烈一名郡太守死在了處理政事的官署,狠狠抽了朝廷中樞一個嘴巴子,這才引發了一場席卷整座江湖的清洗。
正是何曼大洪真人這些江湖老一輩宗師人人談之色變的馬踏江湖,當時單是江湖十大門派就被滅門了四家,其餘州郡名門正派斬草除根的更是不計其數。
在這場江湖清洗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便是眼前人手一架的大黃弩,不知有多少成名已久的劍術名家武林名宿還沒來的及出手,就被射穿了無數窟窿。
夫子崖上的簇擁了大量名門正派子弟瞻仰胭脂評第八仙子鄒氏的盛世風采,山腳下同樣堆積了大量江湖人士觀看一年一次的女子龍舟盛會,這些小門派的青壯弟子望見數千黃巾軍打斷了龍舟盛會,那叫一個急躁,怒氣衝衝的把手搭在了劍柄上。
當初同樣是熱血激昂愣頭青現在已經兩鬢斑白掌門幫主的老一輩江湖人士,以及身後的同門師兄師弟,臉色大變,還有不少平時積威深重在門派弟子眼裏就是一尊凶神的掌刑師伯師叔,像個平時被鞭刑的晚輩弟子一般兩腿隻打擺子,還有一股詫異不解的尿騷味傳來。
無一例外,所有兩鬢斑白的江湖名宿按照當初的老規矩,扔掉長劍長刀,五體投地的跪倒在山腳下。
“師父!”
“掌門師伯!”
聽著劍尊武帝兩位江湖至尊傳聞長大的青壯弟子們,正要效仿兩位神仙人物世間萬千事老夫唯有一劍,還沒等他們拔出兵刃與這群破壞雅興的黃巾亂賊交戰,十幾二十年來奉若神明的掌門長老,比貪生怕死小人還窩囊的跪倒在地。
數千佩刀持弩甲士渡過三美江在岸邊紮好大陣以後,河對岸空地上露出了一座明顯已經有數百年曆史的古樸青銅戰車。
一位衣長齊膝曲領右衽身穿戰國服飾的濃眉大眼將軍,端坐在青銅戰車內,臉色肅穆的審閱一本地方上的風土縣誌,身旁恭敬站立一名氣機磅礴的一品大宗師。
要是被那些跪倒在地的掌門幫主瞧見這位一品大宗師的長相,定然會冒著不忠不孝人人唾罵的惡名直接投靠黃巾軍,哪裏還會心存僥幸的跪在地上,竟是天公將軍張角赦封的六丁六甲十二護法神將中排在第二的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