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偷得浮生在沙場(1 / 3)

老君山的明爭暗鬥,判官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花了大價錢從大漢第一殺神手上討要來的八千黥字軍全軍覆沒,耗費龐大財力物力香火情更生的中華第一勇士蒙恬為別人做了嫁衣。

劉辯在梧桐院等到黃燦燦的梧桐葉落光,清晨地麵結出一層白霜,徹底穩定了老君山的局勢,這才動身回到了虎牢關。

中間出現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插曲,處於不同陣營的南陽郡太守諸葛珪帶著郡丞、長史、功曹史先後多次拜謁劉辯,唯獨大將軍何進的那位嫡係人馬南陽郡都尉派個人來都欠奉,更不要說自己親自過來了。

這件事劉辯並未放在心上,這位南陽郡都尉的小心思摸得是清清楚楚,安心離開老君山趕往了形勢嚴峻的虎牢關。

山勢高聳的老君山比起淮泗平川地帶下雪要早一些,終於從大後方調離有幸親臨前線的陳武,踏著積雪從山腳大營走出來,拎著一壺黃酷酒往數十裏外的宛城趕去。

郡城宛城有一位父親生前的好友,官職不高,不過按照官場風俗,自己卸任長安縣尉高升為揚威將軍,還鎮守南陽郡,理應是第一個拜訪父輩生前的好友。

一來在當地賺取孝字的聲望,二來疏通關係從叔父那裏理清南陽郡盤根交錯錯綜複雜的關係網,應當先客客氣氣的拜謁哪家大望族,哪家需要擱置幾天,南陽郡各大望族之間有什麼矛盾衝突,糧秣、鹽鐵、兵源分別掌握在哪一家世家望族手裏,林林總總,說不上了如指掌,起碼要能做到心中有數,以便自己坐穩南陽郡。

荊州富庶,南陽郡比鄰司隸,又有一條山路通往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長安城,宛城的繁華程度實際上不比州城襄陽遜色多少,一人一馬踏著厚實積雪前行的陳武,邁上官道以後,行人車馬明顯多了起來。

秦嶺山脈裏鋪展的雪層越來越厚,陡峭的山路越發寸步難行,宛城距離長安足足七八百裏,若是算上蜿蜒回轉的山路,少說也得有個一千裏以上的路程,大商賈們多數繞道雒陽轉一個大彎由殽函之險進入長安城。

小商賈們不像家底豐厚的豪商巨賈有錢組建一支人彪馬壯的護衛,積攢了幾輩十幾輩的香火情早就與地方豪族結下了濃厚的交情,隻要不靠近西壁壘戰場,即使是在黃巾賊的管轄地帶仍然是暢通無阻秋毫無犯。

沒人沒馬也無香火情的小商賈們隻能鋌而走險的趁著積雪還不是很厚,多走幾趟人跡罕至的伊闕要道,希望今年能過個肥年。

寒風凜冽,陳武刻意放慢了主公賞賜的西涼大馬,一邊小口小口喝著黃酷酒,一邊笑容和煦的慢悠悠趕向宛城。

治軍嚴苛的陳武,私底下常常被士卒們稱作小徐榮,西涼五大帥將之首的徐榮以經常鞭撻死士卒著稱於世,可見士卒們對陳武的畏懼。

這麼一位整天繃著臉的嚴苛將領,這段時間以來笑容比起太史慈還要陽光燦爛,原因在於劉辯臨走以前從舅父那裏討要來一封揚威將軍的一紙詔書。

揚威將軍雖說隻是雜號將軍裏排名最末的入品將軍,卻是主公麾下第二位正兒八經的將軍,立下赫赫戰功的甘寧和太史慈都沒能獲得這等殊榮,看來主公並沒有忘記自己,這幾年任勞任怨的辛苦也沒有白費。

“這位壯士。”旁邊趕著牛車的祖孫二人中的頭發花白老漢,突然喊了一聲,瞅著馬鞍旁邊懸掛的酒壺,咽了咽口水難為情的抱拳道:“今年的大雪來的委實太早了一些,小老兒從江東趕過來的時候還下著小雨,到了南陽郡又是大雪又是天寒地凍的,暖身子骨的酒沒準備多少,不知道壯士能否賣給小老兒一壺酒。”

似是怕坐在牛車上的小孫子承受不住北方刺骨的寒冷,白發老漢特意在牛車上鋪了一層層厚實的稻草,中間挖空,探出腦袋的小孫子耳朵凍的通紅,還是遏製不住心中的好奇,靈氣十足的小眼珠四處張望。

每當小孫子露出小腦袋,白發老漢總會揚言打爛屁股讓他趕緊躲進去,可白發老漢對於家中的這根獨苗寶貝的很,哪裏肯真的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