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西涼來的鐵騎(1 / 2)

心頭激蕩的劉辯,當仁不讓大馬金刀的坐在了主位上,十八鎮諸侯瞅著主位上乾綱獨斷的宣武帝,這些日子因為鳩虎呂布所帶來的局促不安刹那間煙消雲散,瞅著宣武帝身後那三位虎背熊腰拎著大錘子的近衛,怎麼看怎麼喜人,就像是看兒孫娶來的知書達禮賢淑妻子。

至於十八鎮諸侯翹首以望探頭探腦找來找去的帝國雙壁,並沒跟著來到城頭,而是奉命衝向了城外,大軍同時也掩殺了過去。

如此果決的出兵,同樣是在程昱的算計之中,第二子落下遲緩了將近一年時間,這第三子卻是緊隨而至,究竟是在廟算何人何事,程昱沒有直截了當的明說,劉辯也沒去過多的幹擾程昱,更加不會半信半疑的躊躇不定了。

這一點,劉辯與漢高祖劉邦倒是如出一轍,也是漢高祖劉邦最終戰勝霸王項羽的根本原因,要麼不信任,要麼信任的可以托妻獻子毫無保留。

關東聯軍多步卒少騎卒,原因多多,還涉及了大漢王朝的軍政馬政,大漢馬場設立在邊疆,主要原因在於中原腹地沒有曠遠的草原足夠戰馬馳騁,也無豐美的料草壯大戰馬的筋骨肌肉。

中原腹地不是沒有一馬平川的平原,也不是沒有適宜馬草生長的地點,隻是如此膏腴肥沃的土地早就被種植上了米粟五穀,哪裏舍得白白浪費給畜生。

戰馬的利潤確實是比米粟五穀要高得多,曾經也有中原腹地的一門世家望族私自開辟過馬場,大批量豢養私馬,這些私馬草料中還添加了大豆雞蛋等許多小望族都不見得頓頓有的夜草,專門招募了二十幾名善於養馬的馬夫。

為此這門中原大世家還與不受待見的北涼蠻子扶風馬氏簽訂了一係列恥辱契約,每年奉上二十幾本家中藏書的手抄本,每年派遣一位享譽一郡的名儒前往馬家授學一年,最為可惡的還得接收三名馬家讀書種子在自家私塾裏旁聽。

這門在一州之內排在前三的大世家,很快成為了中原腹地各大世家的笑柄,宗族子弟也是憋了許多的冤屈惡氣,宗族族長始終是一言不發,可不是就是等著養出戰馬的那一天,一鳴驚人,讓那些曾經嘲笑過自家的宗族哭爹喊娘的過來哀求自己。

結果馬匹是養出來了,符合戰馬條件的卻不足十匹,基本上都隻能充作駑馬驛馬,全指望這批戰馬名利雙收的那門世家望族也因此拖垮了宗族上百年的積累,很快跌出了一州之內的前二十,差點連郡望都排不上號,一意孤行的宗族族長在祖宗祠堂自縊而死。

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世家望族輕易大批量養馬,隻有一些小門小戶飼養無傷大雅的三兩匹青鬃馬花斑馬,整天做著春秋大夢依靠養馬躋身天下十大世家的世家望族,這才想起一句話。

風土人情。

既然中原腹地的風土人情不適合養馬,袁紹曹操兩人還有越來越邊緣化的陶謙,索性大力發展步卒,河北冀州、蜀地的宕渠、齊魯故土青州等地,可都是出了名的天下兵倉,盛產筋骨壯實身材高大的步卒。

河北大戟士、函穀大盾士、青州兵若是配備足夠精良的長槍鐵甲,槍出如林,大步推進,展現出的氣勢雄壯和戰陣衝殺軍力,絕度不亞於邊關精騎,擊潰馳騁邊關來去如風的精騎也不是不可能的。

騎兵克製步卒是沒錯,但是以精壯大漢操練出來的重甲步卒,卻也反過來克製騎兵,尤其是配備了精良鐵戟的大戟士,配備了精良長槍的青州兵,在史書上不止一次橫掃草原,打的匈奴潰不成軍。

今天的十八鎮諸侯討董,今時不同往日了,占據了天底下最大的大義,宣武帝劉辯親自坐鎮指揮,這位第三個在諡號裏帶了一個武字的大漢天子,有著令天下心悅誠服的武功。

平黃巾、西壁壘,哪一次不是以少勝多,僅以遠遠低於敵軍的兵馬數目,絕處逢生,現在指揮三十萬大軍也是徹底凝成一股繩的關東聯軍進攻隻有區區兩千多人的虎牢關,還不是手到擒來。

沙場大戰從不是逞匹夫之勇的地方,也不是孤軍奮戰的結果,事無絕對,當然這句話對於少數人和少數精兵不適用。

三十萬關東聯軍在劉辯的指揮下,如墨家機關戰具緩緩轉動的榫釘,有條不紊,嚴絲合縫,緩緩開始轉動,越轉越快。

城北遙遙呼應的一座大寨,數萬手持鉤鑲大盾的步卒,在號角聲戰鼓聲中隊列呼應的結成了鉤形陣,排列在虎牢關十幾裏外。

鉤形陣正麵是類似於魚鱗陣的方陣,一層披甲步卒挨著一層披甲步卒,向後綿延過去,配合鉤鑲大盾,很難被敵軍從正麵衝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