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大漢文脈所在(1 / 3)

世間畫道第一人曹不興,一塊當之無愧的大漢瑰寶,強漢之強在於國力、邊軍、製度,更在於漢賦經學、詩畫音律、蜀錦瓷器這些璀璨文化。

萬國來朝的萬國,向往且羨慕可不就是大漢王朝的文明層次遠遠高於西域西極南蠻這些番邦各國,國力邊軍隻會讓番邦各國畏懼,而不是打心眼裏覺得矮漢人一等。

單就絲綢而言,自從漢武帝開拓絲綢之路,立即成為彰顯西極各國貴族實力的象征,上等西極貴族不再以城堡的多少領民的多寡來衡量強弱,而是以家族擁有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等來評定。

文化才是大漢國力如日中天的最大體現,其中以寫實的工筆畫對於西域西極各國影響最大,曹不興先是開佛畫之先河,又為工筆畫創造一派全新技法,曹衣出水描。

以曹不興對大漢的貢獻,稱上一句國之重器,絲毫不為過。

算無遺策多年的戲誌才第一次出現了慌亂,神色焦急的站了起來,聲音更急:“太史虢,立即備車,去雒陽。”

不曾懸掛玉佩香囊不曾插著玉簪的荀彧,春夏秋冬從來隻穿一件素色長袍,到了大寒時節最多加上一件貂裘,空無一物的超過一位佛門苦行僧。

身無長物的荀彧先是被慍色塞滿,驀地又充斥著滿腔悲涼,看了一眼周瑜,這位玉樹臨風的謫仙人煮茶時,白皙的手指微微顫抖。

敢於劃江而治,鯨吞八千裏疆土的周公瑾,卻不敢看向城下隻有小小一丈見方的土地。

兩人瞬間明了,過猶不及了。

一輛馬車劇烈搖晃的疾馳在官道上,饒是以太史虢偽金剛的實力,忍不住腸胃翻湧。

趴在鏤紋車窗邊緣嘔吐的戲誌才,目光更是黯淡:“快,再快!”

幸好這輛馬車是當初還是太子的宣武帝陛下命令能工巧匠耗時整整一個多月打造而成,不然早在馬蹄如飛的四匹西涼大馬拖拽下,顛簸的散了架。

出了虎牢關狂飆二十裏路,官道上突然冒出了幾十匹馬,多是驛馬駑馬,這讓在這場前所未見大戰裏造成了驚弓之鳥的太史慈鬆了一口氣,正要嗬斥這些不相幹的人讓道,車廂內傳來明顯有些顫抖的聲音:“太史虢,停下吧。”

“籲。”太史虢跟在戲誌才身後多年,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倒成了很有默契的‘摯交好友’,立即勒停了西涼大馬,太史虢用力繃緊了韁繩,喘著白氣的西涼大馬還是滑行了一百多步才停下來。

一心想著光宗耀祖的太史虢,按理說早就應該離開天下第一號緝捕要犯戲誌才,卻還是像個世代侍奉主人家的忠心老仆,未曾離開。

不是太史虢愚昧無知的看不清當前的局勢,而是他打從誌才先生收下兩個門人弟子那天起,就不準備離開了。

太史虢想要太史家的第三代,乃至代代都世代昌盛。

兒子太史慈得到的恩寵已經足夠,帝國雙壁,隱隱成為宣武帝麾下軍方第一人,去與不去官場已經沒有太多區別了。

待在誌才先生身邊做好馬夫的本分,可就不同了,馬夫雖小,誌才先生最後遺留的廟算若是完成了,所能得到的一點遺澤足夠太史家吃上好幾輩子了,代代公卿不敢說,起碼四世郡太守絕對沒問題。

郡太守作為牧守一方的要員,掌握生殺奪予的大權,權勢彪炳,如果攤上汝南郡潁川郡這種人口過百萬的大郡,實權不比州牧差了,偌大一個涼州才寥寥數十萬人口。

臆想宗族未來昌盛光景的太史虢,差點沒把眼珠子瞪出來,都有些懷疑眼前的這人是不是誌才先生了。

戲誌才腳步虛浮身形不穩的走下馬車,‘撲通’一聲跪在了蓋著積雪的官道上,長跪不起。

為首的二人,正是這場雅集盛會的倡導者龐德公黃承彥,相隔一匹馬距離的赫然是執儒林牛耳的三位儒林宗主,稷下學宮大祭酒鄭玄、太學祭酒何休、鴻都門學祭酒蔡邕。

再往後則是諸子百家祭酒,有儒家祭酒荀爽,道家祭酒葛玄,墨家祭酒馬均,雜家祭酒胡昭,再往後是那些在漢賦經學詩畫音律等等大漢文化各方麵極有建樹的皓首窮經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