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神秘的男人(1 / 2)

石料雖然隻有三四塊,可林梟提著也是有些費力的。

此刻他偏著個身子,一隻手提著,一隻手還要掌握平衡。即便如此,他也還追問著劉景:“啥時候才去弄點特色啊?我都迫不及待了!”

“除了吃……咱還能有點別的思想嗎?”劉景一陣汗顏,看著林梟說道。

“當然有!”此刻這二貨倒是認真了,有板有眼的答道:“那個啥……酒店裏的床太軟了,睡一晚上感覺一點不舒服。”

你丫屬豬的嗎?劉景在內心咆哮著,所幸將近中午,詢問了下林若蘭附近的小吃店。這丫頭顯然對騰衝極為熟悉,抬頭望天思索了片刻,隨即便興奮道:“我知道一家小吃店,那裏的砂鍋燉雞超好吃的!而且還有木瓜粥……”

說到木瓜粥的時候,林若蘭的臉倏然紅了一下,低頭看了看自己初具規模的胸部,總還是覺得有那麼一絲……小了點?

滇南的過橋米線可以說是一道特色,更是滇南地方的代表小吃。

林若蘭找的小吃店就在賭石中心旁邊,三人將行李箱放在了車上後,便隨著她一起去吃飯了。

點完了餐,林若蘭更是饒有興致的說起了這道過橋米線的來曆。

過橋米線的來曆,有兩種說法。一種起源於蒙自。

蒙自城南有一個南湖,湖光瀲豔,四周蒼鬆翠竹,風景旖旎,有一座石砌橋延入湖心小島。島上茂林修竹,掩映著幾間房屋,環境幽靜,是讀書的好地方。

清代當地有一位秀才為了趕考整天在島上八角亭內苦讀詩書,他的妻子每頓送飯給他吃。一天,妻子念他讀書辛苦,把家裏的肥壯母雞殺了在土罐中燉,放上米線,送去給丈夫滋補身體。

當時秀才正在廢寢忘食地攻書,她在旁坐著等候,便睡著了。

半個時辰後醒來一看飯菜未動,有點生氣,要把米線拿回去重新熱,當她拿土鍋的時候,發現土罐還燙乎乎的。喜出望外地揭開一看,原來是雞湯表麵蓋著一層黃色的雞油,起著保溫的作用。

秀才吃了這種美味可口的米線,十分滿意。此事傳了出去,成為佳話,大家都學著去做。因為秀才妻子到島上送飯要通過那座橋,便將這種米線取名為過橋米線。

而還有一種說法則要官方許多了。

另一說起源於建水。清光緒二十二年在建水縣的鎖龍橋旁邊有一家小吃店,老板名叫李馬田精明能幹,留心收集民間米線的各種吃法,集其精華,創製了這一別具風味的米線作法,用雞、鴨和豬筒子骨熬成湯,把豬、雞、鴨、魚肉切成薄片放入,加進建水獨有的草芽等新鮮蔬菜和米線,用湯碗內的高溫氽熟食用,味道鮮美,滋嫩爽口。

這種米線使該店生意十分興隆。由於小店在橋頭,去吃米線的人要過橋,過橋米線由此得名。這兩種來源都說明過橋米線起始於滇南蒙自、建水一帶,已有百餘年的曆史。

饒是如此,滇南人對過橋米線的崇拜也近乎於到了癡迷的程度。但凡早上起來,早餐若不是米線的話,總感覺少了點什麼一樣。

即便是中午的正餐,此刻這家小吃店裏麵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走了這位,又來那位的,惹得一旁的老板老板娘兩人忙活得不停,嘴上卻一直笑嗬嗬的。

林若蘭一邊看著,一邊支著下巴饒有興致的等待著。等餐的功夫,林若蘭才解釋道:“其實這家店的米線一直是從蒙自那邊一大早拉過來的,最正宗的米線。加上這家店的雞湯味道,味道算是騰衝最好的了。”

說話間,一大海碗的雞湯盛了上來,上麵飄著一層油花和韭菜。

雞湯的香氣頓時撲麵而來,林梟已經忍不住食指大動,端過一碗燙好的米線就倒到了海灣裏。一邊攪合著,一邊不忘流著口水砸吧嘴。

“我就……不客氣了啊。”林梟憨憨笑著,一大口米線被他挑起送進自己嘴裏,燙得他不住的囫圇著。

……

吃完飯,林若蘭又把劉景送到了酒店裏麵,把精心選出來的幾塊毛料放好後,這才又趕著去孫東岩那邊。

這麼幾塊毛料當然不會裝車,第一方麵,裝車畢竟不如放在房間裏安全。而且劉景選出來的這幾塊毛料都還算上品,自然也不是拉回去做量產用的。量產的翡翠,還得等孫東岩帶著他去挑的。

四下無事,林若蘭又帶著劉景在騰衝遊覽了個遍,這才再次回到孫東岩的大院裏麵。

伴隨著大院門的打開,林若蘭一腳油門踩了進去,惹得保時捷跑車發出一陣轟轟聲,隨即鑽進了大院。

聞訊趕來的孫東岩老大不客氣,一邊吹胡子瞪眼的看著林若蘭,一邊道:“乖孫女啊……跟你說多少次了,進門的時候當心點!這可是清朝的木門……你這要是磕著盼著點,老人家我心髒受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