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路遇山賊(1 / 2)

狼牙峪,顧名思義,的是實至名歸,三麵臨山,一麵是溝。山勢險要,犬牙交錯,似有無數匹巨狼張開傾盆大口,露出尖利的牙齒,望天而嘯。山勢險惡不說,一條大溝,坡陡路窄,又有參天大樹遮天蔽日。不聞鳥語花香,但見陰風習習,仿佛在密林深處有無數的眼睛再緊盯著過往行人。這是白日,尚且令人心驚膽戰、不寒而栗。倘若到了夜深人靜之時,不知做何窘態?

小太監正在猶豫之間,突然間叢林裏發一串長嘯,狼不似狼,虎不像虎,螭魅魍魎的叫聲一般。小太監頓時慌作一團,東張西望,仔細搜索四周,看有何物出現。幸虧他是經過大陣仗的將軍,否則嚇也嚇死了。

緊接著,又是一聲“呼哨”過後,隨即樹叢中閃出一路“人馬”,穿著襤褸,幾不遮體。為首一人,臉黑似漆,青麵獠牙,麵目甚是猙獰。座下騎一匹青花騾子,手執狼牙殳,見了小太監,高聲大叫道:

“呔,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想從此過,留下賣路財!識相的,留下馬匹錢財,扭屁股走人,不知趣的,拿命來!”

小太監穩了穩神,仔細瞅瞅,喊話這人,臉上有幾處炭粉脫落的痕跡,牙齒外露,決非人牙可比,這人分明是化了妝的。他想但凡是裝神弄鬼之人,必無多少真本事。手下七八個“親隨幹將”,也是骨瘦形銷,麵有菜色,多是營養不良所致。

“要錢還是要命,速速決斷?”為首的等不住了,晃了晃手中竹殳喝道。

小太監暗忖:若要動起手來,這幾人必不是對手。不怕打不過,就怕他們閃身跑了,隱入山林之中,叫死叫活就是不露麵,哪裏去尋?這樣想罷,他決定采用慢軍之計,隻動口,不動手。因而就說:

“大王,小生乃是經商之人,有萬貫家財。在京城開得一家飯莊,生意甚是紅火。小生心想自己好了,不能忘了根本,因此上回老家接老娘隨我享福,不想半路上遇到歹人將老母劫去。前日歹人中有個頭兒被我手下拿住,經我再三良言相勸,並保證不取他的性命時,他才實言相告說,老母被他們藏逸於此山之中,具體位置他想不起來了。如此,我單槍匹馬隻身進山,遇到列位,也是緣分。如你等知道我母的下落,我願分半數家產與諸位好漢,讓大家隨我一同進城享福。我說的句句是實,如若失言,必與此槍無異。”

說罷,小太監橫過銀槍杆兒,擔在膝蓋上,兩手一用勁兒,“喀嚓”一聲折為兩段。

山賊們聽了小太監這一番話,頓時引起轟動。賊眾不見賊頭發話,自然不敢擅自表態,隻是竊竊私語罷了。從他們的小聲嘀咕當中,小太監已經隱隱得知:太後就在他們手中。

山賊頭兒問道:“你說的話句句是實?”

小太監答道:“母親在我手裏那是千金難換的寶貝,在你們手裏則一分不值,我騙你們做什麼?”

頭兒說:“你身上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嗎?拿來做個抵押,口說無憑的。”

小太監摸索了半天,也沒摸到一樣像樣的東西。他多年生活在皇宮,花錢的習慣沒養成,還以為是天下都實行供給製哩,吃飯穿衣不用拿錢去買。聽賊頭一說要值錢的東西,才猛想起世間是要花錢的。突然他觸到脖子上掛的那塊玉,還是烏兒蘇丹臨分手時送給他留作紀念的,值錢多少搞不清楚,因為是情人送的信物,經常揣在懷裏,總感到心中熱乎乎的。今日事急,顧不了許多了,先拿出來充個數。摘下玉石扔給頭兒,問道:

“這個行嗎?”

頭兒接過去仔細瞅瞅,然後搖搖頭說:“一塊破石頭,塗上點顏色,能值幾個錢?不行,花不溜球你哄誰?半麻袋穀米都換不來的。你再找找,看還有啥?”話是這麼說,他還是把那塊玉塞進懷裏了。

不是賊頭兒看走眼,而是他根本就不懂行。此玉乃是一塊純正的海底紅珊瑚,有鵝蛋般大小,個頭、紋路、顏色,形狀,造形等均屬上乘,不說價值連城,一千兩銀子怕是是買不來的。

小太監急得心裏發火,有心打馬過去一把擒住那個山賊,好立刻救出太後娘娘。可是轉念一想又怕打草驚蛇,人家不和你死打硬拚,扭屁股跑了,鑽進茂密的林子裏,你去哪裏要人?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小太監想起小皇上賜於的那把“尚方匕首”,這可是事關生死奪命的寶物哩!倘若王書貴那兒再找岔,沒準憑這樣物事就可以抵擋一陣子。如今為了救人,他也豁出去了。當然了,他不敢說也沒必要對賊頭說是皇上給的,

頭兒翻來覆去看了寶刀幾遍,很內行地點點頭說:“這個還差不多,多少能值倆錢。刀口也鋒利,就是短了點,不然可以做兵器。好了,我看你是個老實人,也不刁難你了。你老娘如不是我們,早讓那些土匪埋了。這救命之恩你可不能忘了,咱們人貨兩清,不過你這匹馬可得留下。我們在這山裏苦慣了,沒命跟你到城裏去享福,你帶上你的老娘走人,以後別再來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