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為何總有人受傷
財富科學
作者:張翔宇
近日,知名藝人湯唯因電信詐騙損失21萬餘元,大家的目光又再次關注起屢禁不止的電信詐騙。
而就在此前,中央電視台就報道了這麼一件事:遼寧沈陽一位70多歲的老人今年1月7日去中國工商銀行某支行彙款。老人邊打電話邊彙款,電話另一頭傳來南方口音,遙控老人一步步地操作ATM機彙款。
懷疑老人遇到了電信詐騙,銀行員工趕緊上前阻止,但老人卻十分反感。為了防止老人再次彙款,銀行行長按下終止鍵取消業務,在苦勸40多分鍾無效的情況下報了警,並鎖上了銀行大門,防止老人離開去其他銀行繼續彙款。
銀行不惜關門停業,即便是這樣,也沒能最終阻止老人的彙款。老人最終想方設法去別的銀行將40萬全款彙出。隨後幾日,這名老人覺得不對勁,才去派出所報了警。
我們一邊憎惡猖獗的騙子,一邊也思考,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上當受騙?為什麼那麼多高學曆的人也經不住騙子的忽悠?從幾個層麵破解騙術,預防受騙,可能是當下的務實選擇。
終極版“騙術解密”
誘之以利型
“您中獎了”——對於中獎騙局,必須增強主動防範意識,拒絕不明虛利誘惑。切記,如果對方提出領獎要先交費,那就把這獎當空氣吧!
“你有筆退稅”——若要拿到退稅,首先要給騙子們彙上一筆手續費。稅務部門退稅時,會在報紙、電視等媒體公告,而不會僅以電話方式通知。當你遇到退稅誘惑時,可先查閱當地媒體的相關信息,並向權威部門核實。
“包你股市賺錢”——騙子會先給你一點甜頭嚐嚐。比如,在受害人彙入5萬元本金後,騙子會告訴你賺了4000元,並將其打入賬戶內。再追加投資,就血本無歸了。
“出售迷魂藥”——以飛機票、火車票、二手摩托車、二手轎車等為餌最為常見。此外,槍支彈藥、迷魂藥、竊聽器等違禁品的虛假信息也屢見不鮮。受害人往往被要求繳納定金或保證金等才能辦理。
“低息免擔保貸款”——騙子利用的是事主急需流轉資金的心理,但貸款還是應到銀行信貸等部門申請辦理,辦理時應先審查對方資質。
願者上鉤型
“我是房東”——這一招純屬“瞎貓碰到死耗子”,受害人往往是確實正需要彙款的人。在收到類似短信時,務必給真正的收款人打電話確認。
“猜猜我是誰”——當接到自稱老朋友的人“猜猜我是誰”的電話時,要保持高度警惕,核實對方身份,不要輕易相信對方的種種理由而給其彙款,更不可向非自己親友戶名的賬戶彙款。
“宮婆重金求子”——千萬別以為自己可以“財色兼收”。發財並不容易,太容易得到的財富,很可能隻是個陷阱。
應急決策型
“借我點錢吧”——網上聊天時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通過電話等通訊方式,與借錢的“好友”直接核實,不要輕信網絡即時視頻。
“你兒子出事了”——當接到子女、親屬被綁架、突發疾病、遭遇車禍等電話時,不要慌張,要注意直接與子女、親屬聯係進行核實,不要貿然彙款。
“你銀行卡被盜刷了”——直接向銀行客服谘詢,不要通過詐騙短信提供的聯係電話谘詢。凡以種種借口要求通過ATM機操作所謂“遠端保全措施”、“開通網銀”等的,即是詐騙。
“你的網銀需要升級”——切勿隨意點擊別人發來的鏈接。粗一看確實是某銀行的官網,可事實上卻多了幾個字母。點擊“升級”之時,其賬號、密碼等信息已經被人利用木馬截獲,賬戶內的錢早已被人轉移。
“你涉嫌洗錢”——騙子利用改號軟件將來電改成“110”等號碼。目前公檢法等部門均未設立“國家安全賬戶”等名目的銀行賬戶,工作人員履行公務時,一定會持相關法律手續當麵詢問當事人。
心理防騙
電信詐騙“中招”根源:被引發焦慮,就可能受騙;大額比小額更容易騙。
如何在心理上預防受騙?心理谘詢中心專家劉晏華向大家介紹以下幾點:
受騙因處於某種焦慮中
每個人都有可能受騙上當,無關你的職業、年齡、性格,而隻關乎你是否正處於或被引發焦慮。一般而言,騙子是廣撒網的,如果恰巧接受者處於騙子描述的情境中,就有可能會因騙子的話引起焦慮;一旦有了焦慮,而騙子又恰好能提供消除焦慮的方法,那麼受害者就會不由自主地按照騙子的話去做,從而受騙上當。所以往往大筆金額反而比小筆的更容易被騙,因為引起受害者的焦慮更大。
最近,一位朋友接到一個短信:“我是房東,我在外地,這是朋友的電話,房租請轉到以下賬號……”恰巧這位朋友的房東在前幾日催促過房租,而朋友也知道房東是個經常需要出差的人,所以毫不猶豫地按短信的提示將房租轉了過去。結果幾天後,接到房東的電話,她才知道自己被騙了。因為這位朋友認為,別人不會知道自己正好要交房租。可事實上,詐騙短信往往是群發的,隻要當中有一個人恰好正處於交房租的時段,就可能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