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激發留學生漢語閱讀興趣的機製
教育論從
作者:王紅梅
摘 要:本文從五大方麵闡述了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留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們能夠大膽地、快樂地閱讀理解文章,消除掉對於漢語閱讀理解的畏難情緒,最終獲得使用漢語自由閱讀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對外教學;漢語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幫助留學生獲得使用漢語自由閱讀及自主學習的能力【1】。而麵對大量的生詞和複雜的語法,多數外國留學生不免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失去興趣,放棄對漢語的學習。那麼,如何激發外國留學生的漢語閱讀興趣也就成了對外教學的關鍵。
一、故事開篇,引入課文
生動、有趣的故事最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隻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在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以故事開篇,引入課文,就會使得單純的講授變成生動活潑的漢語教學,激發起學生高昂的
情緒。
二、了解留學生心理特點,調動情感因素
1、放下教師身份,與學生平等交流
《荀子》中指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各氏春秋·勸學》也說:“疾學在於尊師。” 《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中也指出:“師道立則善人多。”更甚至“師者,父母也。”把教師尊崇為再生父母。從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與學生平等交流,使其身心得以放鬆,調動左右腦的功能,順利參與到學習中來,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國外一年的教學經曆,我意識到課前與課間同學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提前幾分鍾進到教室與同學們聊一聊這幾天過得怎麼樣?冷不冷?熱不熱?吃了什麼?有什麼旅遊計劃……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能夠很快地消除學生的疲勞感與緊張度,同時也能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便於迅速了解他們的需求,學生們也能大膽地向我提出他們的想法與建議。
2、及時表揚,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古人雲:“見善則遷,有錯則改”,“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無一不是告訴我們有了錯誤就一定要改。甚而有“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告誡。都是強調即使是毫不留情麵的指出自己的錯誤,也是別人對自己負責的一種方式。而在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指出學生的錯誤是要講究方法的。如果太過直接,往往就會打消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喪失學好漢語的信心。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多方麵要采用協同策略,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以尊重和信任為核心的賞識教育,強調的就是師生情感的協作,隻有不斷進行情感交流,特別是教師以情激情,用熱愛、尊重、信任、期待激發學生興趣,才能讓學生產生自信,在享受成功的愉悅體驗中,啟迪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興趣,使他們內在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2】。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更是如此。
3、以愛為指引,領航課堂教學
常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古爾曼曾說:“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對外教學閱讀活動中,師生情感的和諧交流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1965年,保加利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暗示教學法小組”,進行一天教一千個外語單詞的實驗,成功率達98 .08%,引起轟動。暗示是一種普遍的心理活動,有意識地研究它,是教育科研的嶄新課題。對暗示法的深入研究表明:它要求我們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的角度去研究人腦的活動。因為人的心理活動可分為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兩類,當這兩類活動處於最和諧的狀態時,人腦的活動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而暗示教學法就是通過教師的有意識暗示.調動學生的心理潛力和生理潛力.使學生產生無意識心理活動,最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向有意識轉化的教學方法【3】。“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動作、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句貼心的話語、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句體貼入微的話語,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促使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調動他們閱讀理解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