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積累巧妙運用
教育論從
作者:張彩霞
摘 要: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質量與作文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平時要注意廣泛積累,用時才不至於搜腸刮肚。
關鍵詞:作文素材;積累;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材料是作文的“血肉”,沒有材料,就等於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觀點再新穎、正確,也會因空洞無物而使人印象不深。美味佳肴需用材料來烹飪,錦衣繡服需用材料來製作,亭台樓閣須用材料來建造,同樣,佳作華章須用材料來構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質量與作文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平時要注意廣泛積累,用時才不至於搜腸刮肚。下麵筆者將從五個方麵來談談作文素材的積累和運用。
一、緊握時代脈搏。
就是指選取當下社會中的熱點材料入文。結合最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不難發現,許多命題都與當下熱點息息相關。譬如,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考題“世乒賽中國包攬全部金牌”;2010年高考作文考題中的“淺閱讀”,它與“快餐文化”的流行相關;“綠色生活”,它與“環保”這一熱點大命題相關等等。緊握時代的脈搏積累素材,就是要精心選取熱點時事,以及包含“新文化元素”的曆史經典人物故事等等。熱點素材與曆史哲理相融合,就好比為作文上了雙保險。這些作文素材的廣泛積累,必將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所以,學生一定要關注社會熱點,讓自己的文章與時代的脈搏同時跳動,麵對社會大舞台,大變革,麵對環保與居住環境,麵對市場經濟,麵對腐敗現象,麵對許多的社會矛盾,緊握時代脈搏借助作文寫出來。
二、化腐朽為神奇。
就是從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或運用別人寫過的材料進行創作,不照搬抄襲,而能從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義。提筆寫作,許多學生苦於沒有素材,眼睛隻木然地注視文題,把自己寫過的或讀過的好文章都忘了,一味的求新求奇。當然,材料能夠與眾不同固然很好,但巧妙利用舊材料、俗材料也能達到出奇製勝的效果。比如,用自己或自己周圍發生的某些事情為素材,適當加工,同樣是好例子,但要避免蜻蜓點水,泛泛而談。而是讓作文接地氣,也就是寫生活,要讓作文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感而發,抒真情,能夠讓讀者產生心靈的共鳴;為此,我們的素材運用就要有現場性,能夠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樣的文章才會有根基,才會充滿個性色彩,才會以情動人,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再是選材應求新,一是材料鮮活新穎,二是從平常的材料中翻出新意。這樣的事例用好了,可以體現出作者運用知識、靈活變通的能力。有些內涵豐厚的材料,“橫看成嶺側成峰”,即使不是新的,但能從新的角度點化、引申,用來表現新的主題,也能出奇製勝,讓人耳目一新。
三、一枝獨秀香滿園。
就是選取最為典型的一個事例來證明主旨。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廣泛積累素材的同時,還要做到積累素材要典型。有許多學生認為,為了證明主旨,選擇的材料越多越好,特別是那些看起來比較新鮮生動的材料,不去考慮是否有助於表現主題,統統塞進文章,結果導致了龐雜堆砌的毛病。其實選材貴在特色而不在多少,即使手頭有大量豐富的材料,也要選用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例,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比如,一位學生在寫《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引用的就是經典人物艾佰蒂娜的材料,緊緊圍繞“人性的光輝—責任,忠誠”來寫。有效的活用妙用所積累的經典素材,此法就是要求學生會去粗取精,驚心選取精當的材料。材料典型,才有表現力、感染力、說服力、震撼力。選材需要慧眼識金,好中選優,好中選新,不能“撿到籃裏就是菜”。學生若能以百裏挑一,精益求精的態度選材,就一定能寫出打動人心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