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語語法學習認識淺談(1 / 2)

英語語法學習認識淺談

教育論從

作者:摘要

摘 要:交際法的出現,人們把英語學習的重點放在了聽說上而淡化了英語語法的學習,事實上語法在交際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學習語言的目的不僅僅是記住語言形式,而應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場合與情景中正確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目的。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多變的使用語法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語法,並最終應用於實踐。

關鍵詞:交際法;語言形式;場合;情境;實踐

作者簡介:張瑩瑩,女(1987-),安徽人,碩士,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2

外語的學習如同房屋的建造,詞彙是磚瓦,語法則是鋼筋,是整個建築的骨架。肖禮全在《英語教學方法論》中指出,人們進行語言活動,無論其形式是聽、說、讀、寫,都是一種語言運動。有語言運動就語言運動規則存在。因此,為了達到語言活動的預設目的,人們在進行語言活動時,就必須遵循語言活動的遊戲規則,即語言活動的法則——語法。語法是一門學科,是語言的組織規律,它賦予語言以結構係統,指導語言正確、貼切地表達思想和傳遞信息。它有嚴密、科學的體係,是結合語言係統和語義係統的樞紐,是組詞成句的粘合劑,起著紐帶作用。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語法翻譯法因一直影響著我國的英語教學而占據著主導地位。語法翻譯法的特點是: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分析教材中句子結構,挖掘短語、慣用法以及詞彙用法等語言點,講解它們的使用法則,然後讓學生進行機械性的操練。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人們學習英語的動機開始改變。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學在幾代人的努力之後,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如今的課堂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把全麵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現今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將聽說等能力的培養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特別是交際教學法的出現,有很多教師偏頗的認為,英語法教學是以英語交際活動為主,英語聽說教學被放在了首位,而英語語法教學卻變得可有可無。事實上,這種過分淡化英語語法教學的做法對中學英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負麵影響。交際法與語法教學並不是矛盾體,伍茲指出:語法能力已被認為是學生學習交際能力的必要條件。胡壯麟認為:“語言能力就是交際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語言能力主要體現在語法能力上。語法能力能幫助學習者理解和創造口頭書麵話語。” 隻注重語言的流暢性,忽視語言的準確性是語法教學的誤區。語法在交際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多種聯係和互補性。

還有的很多人認為語言是可以自然習得的。受“二語習得”和“交際法”理論的影響,不少教師認為隻要有足夠的實際交際語言刺激,在交際活動中練習語言形式和語法知識,語言學習者就可以自然一門外語。就像幼兒從咿咿呀呀也能夠學會自己的母語,這種認識也是偏頗的。幼兒學習自己的母語時,擁有語言刺激這個條件,他們有真實有效的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在幼兒與周圍人長時間接觸模仿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這種感性認識逐漸積累,語感逐漸增強,最終習得母語。而外語的學習是理性的學習,我們沒有語言環境這個重要的條件,學生隻能依靠課上有限的時間聽老師對於語法規則的講解,在這種非自然環境中學習,語感的形成就比較困難,對外語的掌握就比較困難,如果再無法掌握語法規則,就隻能像鸚鵡學舌一樣記一些簡單的對話與詞彙,無法將進行深層次的學習。

既然語法對我們學習一門外語那麼重要,教師應該怎樣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語法教學呢?語法的學習本身就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再加之要背的條條框框瑣碎的東西太多,所以語法學習是英語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我們應該在真實的材料中,進行有上下文和以篇章為基礎的練習。傳統的語法教學主要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語言知識的掌握上,而不是語言形成的能力上,學習語言的目的不僅僅是記住語言形式,而應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場合與情景中正確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目的。根據不同的情況教師應該靈活多變的使用有效的語法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