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漢語詞彩
語言研究
作者:殷婕
摘 要:隨著詞彙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詞彙學的研究範疇已經跳出了傳統的理性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藩籬,不僅是涉及詞語色彩這個比較新的研究範疇,還使之成為獨立於詞義研究的研究範疇。這個是相對獨立的,因為對於詞彩的闡述仍然要借助詞的概念義。本文主要對“詞彙”中的“詞”而非“語”進行色彩義的分析,即對詞彩分析隻考慮詞語,不考慮固定語的色彩義,從而得出詞彩的概念,並結合典型詞語闡述詞彩的共時性和曆時性。
關鍵詞:詞彩;詞語;理性意義;共時;曆時
作者簡介:殷婕,女(1987.11.07-),籍貫:四川樂山,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現代漢語方向)11級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10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2
隨著詞彙學的研究不斷發展,對於詞義的研究越來越細化,學者們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對傳統的詞義的理性意義和語法意義的研究,詞彩研究也不僅是詞概念義的附屬而成為相對更獨立的研究範疇。
一、何為“詞彩”?
要對詞彩定義做一個直觀的描述,首先要清楚:我們所研究的詞彩,是僅考慮了“詞”的領域。所謂“詞彙”,實則包括“詞”和“語”,它是某一種語言中詞和語的總彙。而這裏的“語”就是固定語(或叫詞的固定組合體),包括詞組形式的固定語和句子形式的固定語。這裏對詞彩所做的分析均是隻考慮詞,即談的是詞的色彩意義。
談詞彩,必然要借助詞的理性意義。雖然當下學術觀點已把詞的色彩意義劃為詞義的一個獨立部分,但是它仍然和詞的理性意義和語法意義有著密切的關係。
詞包括兩個方麵:語音形式和詞的意義。這裏所謂的“詞的意義”主要指詞的概念義。因此,詞的色彩意義可以從語音和詞義方麵來分析它到底是詞固有的還是附加上去的意義。
從語音方麵來看,詞的語音形式就是一個符號,而語音形式所代表的對象則是詞的意義,當然,這個意義裏附著了一些態度、形象、感情、風格等色彩義。既然語音形式是一種符號,那麼它必然具有任何符號的特點,即它是人為了某一種目的而規定的,它與所代表的對象是沒有必然聯係的,這個聯係是人為規定的。因此這個語音形式就代表了對象的概念。當這個語音形式被人們所感知時,所代表對象的概念就會在我們頭腦中出現,同時我們會產生與此對象的概念相關的感情、態度、形象等,這就是色彩義。比如我們聽到“美麗”這個詞,我們接觸的是其語音形式是“měi lì”,這時我們頭腦中反映出:好看,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風度、顏色或聲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種感官極為愉悅。這是它的概念義,同時還附帶有一種褒義的感情色彩。而這種褒義的感情傾向並不需要借助具體語境才能表現出來,也不會因為語境的不同而使色彩義不同,我們僅僅聽到“měi lì”時則會產生,因此從語音來說色彩義是詞本身所固有的,它不需要依賴於某個具體的語境而存在,是在一種靜態狀態下就存在的詞義成分。
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同一個詞,出現語境不同,其語音形式也不同,致使它的色彩義也產生變化。比如“啊!多麼偉大的祖國呀!”中,“啊”的語音是“à”,表示一種讚歎的感情;而“啊?你在和我說話嗎?”,這是“啊”語音形式是“á”,表示疑惑的情感。這樣看來好像色彩義不是詞本身所固有的,也不是固定的,需要依靠語境才能確定下來。但其實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這談的已不是作為語言符號的詞的感情色彩義,而是言語中的詞的色彩的變異問題,不能混為一談。就“啊”這個詞來說,它是中性的,隻是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中使之附有了不固定的感情色彩,這是一種臨時添加的色彩義,一旦離開了語境其色彩義也會隨之不複存在,因此這和我們所謂的詞彩不是一回事。
從詞義方麵看,詞的色彩義是附著在詞的概念義上的,是與詞所指代的對象的概念並存的。詞所指代對象的概念就是對事物一般特點和本質特點的概括,然後將這些概念附加在語音形式上表現出來,而這些概念正好就是語音形式所代表的對象,就是我們說的詞的意義。詞的意義是固定在社會約定俗成的語音形式上的,是這個詞固有的成分。由此,色彩義也是詞本身所固有的,並附著在概念義這個軀殼上,同樣不依賴具體的語境而存在。
綜上,我們可以認為詞彩,是詞本身所固有的、附著在詞的概念義上的表示某種感情、態度、評價、風格、格調、語氣等的意義。詞的色彩義是詞義的構成成分,但是在字典辭書中是不會注釋的,這又說明了色彩義的附著地位。
二、詞彩的共時性和曆時性
我們這裏談的都是現代漢語的詞彩,是對一定時期(現代),某一種語言(漢語)的詞的色彩義的討論,這就表明詞彩是具有共時性的。對詞彩共時性的研究主要側重描述詞色彩義的分類。詞彩共時性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劃分類別的精細化。從武占坤和王勤先生在《現代漢語詞彙概要》中把詞彩分為情態色彩、格調色彩、形象色彩這三類;再到符淮青先生在《現代漢語詞彙》中分為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語體色彩三類;楊振蘭女士在《現代漢語詞彩學》中將詞彩分為感情色彩、形象色彩、風格色彩、時代色彩、外來色彩、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七類;發展到現在劉叔新先生的八分法:感情色彩、態度色彩、評價色彩、形象色彩、語體色彩、風格色彩、格調色彩和語氣色彩。可見,對詞色彩義的劃分是呈增長的趨勢,且越發精細。這裏對詞彩的分類就不再詳述了,下麵則談談我對詞彩曆時特點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