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和諧校園精神的高校學生社區管理研究
文化論壇
作者:張存
摘 要:高校學生社區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將和諧校園精神作為建設的本質和核心內容,才能保證高校可持續發展,促使學生全麵發展。
關鍵詞:和諧;校園;社區管理
作者簡介:張存,男,河北唐山人,生於1979年5月,通化師範學院學生工作處。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一、和諧校園精神與學生社區管理的關係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所提供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為,和諧社會與和諧校園緊密聯係,和諧校園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大學生的全麵和諧的發展是構建和諧校園建設的本質與特點,是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的現實體現。運用馬克思主義和諧觀來科學管理與指導校園學生社區建設是當下校園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切實將和諧理念與管理、服務和教育有機結合,營造公平有序的和諧氛圍和形成融洽的人際關係,真正讓和諧理念作為管理哲學的核心,促使高校學生社區健康和諧發展。
二、高校學生社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高校快速發展與滯後的管理環節相矛盾。90年代末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高校逐步走向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和社會化,但是無限製的擴招與有限的資源發生根本性矛盾,出現了師資隊伍與學生比例嚴重失衡,教學輔助實施相對缺乏,這就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校園管理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導致高校結構性的關係緊張。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可以清晰的認識到,高校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符合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曆史矛盾統一。在校園學生社區管理社會化過程中隻注重機構的管理與服務功能,忽視教育功能;注重物質環境的改善,而忽視軟環境的改善;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這就從根本上脫離了已經變化的現實,機械的複製原有的、過時的管理方式,忽略客觀事物的真實存在和變化,不利於學生社區健康有序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麵提升,不利於和諧校園的可持續發展。
2、高校大學生鮮明的時代特性與陳舊的認知理念相矛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漸完善,高校作為社會深入發展的組成部分尤為被受社會關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認知發生了快速變化,明顯表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征。由於學生生源出現多樣性和多元化,統招與民辦相結合,定向與非定向相結合,自費和公費相結合,就直接導致學生未來就業方式的差異,造成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道德水準的差距加大。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底線受到國際敵對勢力的嚴峻挑戰,大學生麵臨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強烈衝擊,某些極其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影響深入。在陳舊的認知理念單一的堵截顯然不合時宜,一旦處理方式不當,極易引發群體事件,後果不堪設想。大學生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必須尊重其主體性,清楚認知大學生隨著社會發展而出現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