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羅斯中央集權的形成與發展(1 / 2)

俄羅斯中央集權的形成與發展

文化論壇

作者:龐博

摘 要: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俄羅斯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俄羅斯人民英勇反抗蒙古韃靼人的壓迫,和外敵侵略,渴望自由,並且建立自己國家的美好願望。盡管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這種體製的形成是以農奴製度的發展為基礎的,但它反過來又促進了農奴製度的發展與鞏固。不管怎樣,曆史的發展有其本身的規律,以客觀的角度去解析它,才能正確的了解它。本文通過對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形成的曆史背景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從14世紀起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被合並到莫斯科,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初步形成。在伊凡三世時期俄羅斯的統一基本完成。在伊凡四世統治時期,俄羅斯的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此後經曆了“混亂時期”,至蘇聯解體之後。社會主義的初步形成,俄羅斯依舊延續中央集權體製,並對其進行改革。羅斯由一個在蒙古韃靼壓迫下的小公國發展成為了一個舉世矚目的俄羅斯大國;在這樣的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中,俄羅斯的人民階級,封建地主階級與各代王公之間有著怎樣的微妙關係;充分體會並研究他們所處的環境下的各個因素。經過探究它是在怎樣的政治經濟的背景下產生並發展起來;它形成的客觀原因,以及主體思想原因等。並對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發展這一段曆史進行簡要的概述。結合當代國際環境下的俄羅斯國情,分析俄羅斯的中央集權的發展是否符合未來俄羅斯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俄羅斯;莫斯科;韃靼;中央集權;發展

[中圖分類號]:K51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一、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形成的曆史背景

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個繁紛複雜的過程,從曆史的角度講,要追溯到蒙古韃靼的侵略統治時。蒙古韃靼雖然在本質是對俄羅斯進行了侵略壓迫,但實質上促進了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

蒙古韃靼的壓迫對俄羅斯地區的曆史發展起著負麵的影響,盡管在這樣的壓迫與侵略下羅斯的農業並沒有因蒙古韃靼的壓迫而衰落,反而興盛起來。經濟的昌盛為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由於經濟的繁榮和良好的地理優勢,掌權者善於運用權術,庫裏科沃戰役後,金賬汗國已經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來統治莫斯科,莫斯科公國便區別於其他公國有著特殊權利。這是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形成的一個必要因素。俄羅斯中央集權形成的曆史背景是建立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麵的基礎之上。任何一段曆史的形成都有它的必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以農奴製度的發展為基礎的;反過來它又促進了農奴製度的鞏固,進一步加強了對勞動人民的封建剝削與壓迫。

二、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中央集權製國家的形成過程開於14世紀,完成於16世紀初。在這個時期,一係列獨立的羅斯公國與封建被消滅。蘇茲達爾──下諾夫哥羅德、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諾夫哥羅德,特維爾土地相繼被歸並與莫斯科。這不僅僅意味著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國家的形成,還意味著莫斯科國家的政治製度開始重新建立。

俄羅斯中央集權的形成主要歸功於伊凡三世的統治,伊凡三世加強對全國以及周邊土地的統一,並在國內建立政治體製,頒布一係列法律文獻。由此俄羅斯的中央集權體製才正式形成。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促進了俄羅斯民族的成長和壯大,俄語也開始成為全民族的通用語言,民族文化也得到了發展。統一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為國內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創造了比較有利的條件,也是抵禦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必要前提。所以斯大林愛莫斯科八百周年紀念日的祝詞中說:“隻有聯合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才有可能真正的經濟文化的成長,才有可能確定自己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