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色遐想——榮格集體無意識(1 / 2)

紅色遐想——榮格集體無意識

文化論壇

作者:韓瑩

摘 要:原型批評是在文化人類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等學科基礎發展起來的,它綜合了這些學科的最新成果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集中在以柏拉圖等為代表的哲學領域、以榮格為代表的分析心理學領域和以弗萊為代表的文學批評領域。紅色本身被賦予了人類社會所獨有的符號象征的觀念含義,即在自然形成的紅色觀念裏已經積澱了社會內容,成為了吉祥如意、辟邪、生命力量的象征。

關鍵詞:原型批評;榮格;集體無意識;紅色

作者簡介:韓瑩,女,漢族,籍貫吉林省雙遼市,吉林師範大學2010級文學院研究生,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地域文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2

原型批評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於西方的一個重要的批評流派。不少批評家認為原型批評曾一度與馬克思主義批評和精神分析批評在西方文論界起過三足鼎立的作用。有傑出成就的有弗雷澤的人類文化學理論、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學說、弗萊的原型批評。

榮格的理論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為基礎的,但在許多基本概念和觀點上對弗氏進行了重大的修正和發展。“集體無意識”學說是榮格對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的發展。雖然榮格也承認無意識這一概念,但卻不同意弗洛伊德關於無意識是毫無理性的‘性本能的衝動’的觀點。於是把弗洛伊德的無意識概念加以延伸,將它分為“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所謂“集體無意識”就是“或多或少屬於表層的無意識無疑含有個人特性,我把它稱之為‘個體無意識’,但這種個人無意識有賴於更深一層,它並非來源於個人經驗,並非從後天中獲得,而是先天地存在的。我把這更深一層定名為‘集體無意識’。”換句話說,“集體無意識”是指人類自原始社會以來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經驗的長期積累,“它既不產生於個人的經驗,也不是個人後天獲得的,而是生來就有的。”這種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就是原初模式,“原始意象”就是種族記憶,也就是種族心理沉澱,就是那些被抑製被遺忘的種族心理內容。它是作為一種形式遺傳在人類的心理結構中是,因而這種形式就成為一種原型遺傳下來。

從人類發展史的角度來看,紅色是各民族從人類童年時代就一直喜歡的顏色。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曾說:“紅色—尤其是橙紅色—是一切民族都喜歡的,原始民族也同樣喜歡它。在許多國家和一些民族中,紅色有驅逐邪惡的功能。比如在中國古代,許多宮殿和廟宇的牆壁都是紅色的,官吏、官邸、服飾多以大紅為主;在中國,紅色民間習俗中表示喜慶,喜事寄紅貼、包紅包、新娘嫁妝、迎娶用品都用紅紙。迎新年貼紅色剪紙,貼紅色對聯,掛紅色燈籠;道教用來畫符驅邪的用品之一,道教(現在佛教也用)通常用朱砂,並配合朱砂筆,對黃紙(符紙),或者其他驅邪物品加以浸泡,起到提高發起靈氣作用,起到驅鬼辟邪的功效。

一、辟邪

本命年俗稱屬相年。在舊俗中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故有“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的民謠。本命年禁忌,在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掛紅避邪躲災的傳統。本命年的紅色講究應該是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紅色辟邪吉祥的崇拜。

火能驅辟野獸,進而燃燒竹子產生爆竹之聲以驅逐野獸。至魏晉南北朝已形成年初一清早爆竹辟惡鬼。爆竹仍然是燃燒竹竿,但已形成民俗。真正的紙殼爆仗產於宋代,鞭炮見於南宋,外殼用紅色則是火的色彩,放爆仗同樣是除夕、元旦驅邪的意思。土驅鬼鎮邪也崇尚紅色,符錄皆用朱書。鍾魁是傳說人物,原穿藍衫,後也改為紅袍,鍾魁像或作門神,或懸於中堂,皆為驅鬼。驅邪和納吉本來是互為因果的,久而久之,喜慶用紅與辟邪用紅已難以分清。

紅色辟邪,紅色吉祥,這種傳統習俗一直都沒有改變,貼紅對聯,新婚紅嫁衣、紅蓋頭、紅蠟燭、新科紅榜等等,人們都喜歡用紅色來增添喜慶;尤其認為紅色有驅邪護身的作用。

二、生命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