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雇凶殺妻(1)(一)(1 / 2)

副省長花137萬元雇凶殺妻——原河南省副省長呂德彬雇凶殺人案紀實。副省長位高權重,人人豔羨。然而,身為河南省副省長的呂德彬,為什麼如此殘忍,竟然買凶殺妻,將與他同床共枕的妻子勒死並肢解成十大塊?究竟是他道德淪喪,還是心智失常?到底是什麼引燃了他對妻子的深仇大恨?要知道,為了除掉妻子,他竟然付給凶手137萬元巨款!身為河南省新鄉市副市長的尚玉和不僅是呂德彬的學生,同時也是他的老部下。就是這個人,多次向他提供殺妻方案並最後具體操作,為上司安排買凶殺妻事宜。那麼,此人又究竟為何要做此下作事?他還向上司提供美女,讓上司甩妻殺妻,又有什麼用意?負笈海外妻伴讀歸國失和相離異。呂德彬案發時年52周歲。在旁人的眼裏,他曾艱苦拚搏過,也春風得意過,隻是沒有人會想到,在人生走向輝煌、走向權力巔峰時期的他,竟然會將自己的名字與殺人凶手聯係在一起。在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的西南麵,有個大馬鄉。現在這裏也搞起了生態旅遊和花卉示範園區,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提高。但在新中國解放不久,這個地方窮得要命,人人都在為生計發愁。1953年5月,呂德彬就降生在這個鄉的義女村。不過,呂家在村裏倒不算最落魄的,父母親經濟條件雖差,但和其他農戶比起來,尚能將一家人維持下去。不僅如此,呂父殘疾,呂母有病。呂母病死後父親續娶,生下同父異母弟弟呂順誠。盡管家裏經濟條件差,但他的叔叔時常照顧他們,並且終生未娶(現八十多歲,由呂順誠照顧)。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呂德彬懂得,要想將來有出息,就得努力讀書。1975年6月,文革結束的前一年,國家還沒有恢複高考,上大學依然采取層層推薦的辦法。呂德彬初中畢業後在村裏務農,並且擔任村裏的團支部書記,不論是家庭狀況還是他本人的政治狀況,都在村裏數一數二。不久,好運來了,正逢河南農學院許昌分院招生,“出身好”的呂德彬便被村幹部推薦去讀書,光榮地成為河南省農學院的一名工農兵學員。因為是三年製專科,學的又是農業,照常理說前途也是一般。然而,呂德彬與一般的學員不一樣,他基礎好,加上學習刻苦,尤其是英語成績相當好。更重要的是,在他即將畢業前夕,高考已經恢複,我國教育體製出現重大改革。誰都知道,隻要學習好、成績好,國家將作為重點人才來培養,前途將會一片光明。所有這一切,都激勵著呂德彬奮發努力地學習。這個時候,非常欣賞他的班主任老師告訴他一個好消息,從1978年開始,國家將恢複研究生招生。而河南農學院作為國家首批碩士生授予點,也將有權錄取碩士研究生。為此,他希望呂德彬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再上一個台階。機會最先青睞的總是有準備的人。呂德彬良好的英文基礎和三年來的勤奮終於使他成為河南農學院恢複高考後首批招收的碩士研究生。1981年9月,呂德彬拿到了河南農學院授與的碩士學位,並且留校工作。呂的勤奮好學獲得了一位老師的好感。這位老師認為呂必將是個有出息的人,遂將自己的侄女兒郭某介紹給他。不久,兩人辦了結婚手續,舉行了簡樸的婚禮。1982年5月,他又申請到了公費留學的名額,赴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重新攻讀碩士。盡管在美國學習很辛苦,但作為在中國苦讀多年的學生來說,這點苦難不倒他。更重要的是,他的妻子郭某也獲準來到美國,擔任“伴讀”的角色。在河南農學院讀書期間,郭某就看中了呂德彬出類拔萃的學業水平,相信他定會有美好的未來。現在看來,她的眼光沒錯。因此可以說,妻子郭某是呂德彬學業上的一個崇拜者和追隨者。在美國攻碩三年,他們夫妻倆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加上和美國人麵對麵的交流實踐,他的英文特別是口語大有長進,已經說得很地道很流利了。1985年12月,呂德彬在拿到“洋碩士”學位後,並沒有就此喘口氣,他覺得在中國已經有了個碩士,到美國還是碩士,就這樣回去豈不太虧了。於是他向妻子郭某許下宏願:“不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決不回國!”1986年1月,他在堪薩斯州立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當時,在美國讀博士的學生很少,因此呂德彬也成了留學生中的“稀罕物”,被推薦擔任中國留美學生聯誼會副會長。1988年,他完成了在美國的全部學業。就這樣,呂德彬在美國整整呆了六年時間,先後拿下了碩士、博士學位,還取得了多項農業科研成果,這對於中國的千百萬學子來說,那是可望不可即的學界榮譽呀。這時,美國先鋒公司等三家大機構都有意給他高薪工作的機會。為此,兩人就去留問題還討論過好多次,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其妻認為自己還未拿到博士學位,現在回去太可惜了。可呂德彬卻急於想回國幹一番事業,不想再倒過來陪妻子拿學位。於是,呂德彬就在與妻子的爭執中拒絕了在美國發展的機會,毅然回到了祖國。獲得高學曆和多項科研成果的呂德彬回到母校河南農業大學(原河南農學院)後,獲得了母校全體師生的熱烈歡迎,同時也驚動了河南省的領導。當眾多媒體采訪他為何選擇回國時,呂德彬堅定地道:“我出國前曾經在紅旗前宣誓,一定要回來報效祖國!因此,我決定放棄國外豐厚的物質生活,毅然回到生我養我的祖國,回到我的母校—河南農業大學。”當時國內人才嚴重匱乏,呂德彬的學成回國使他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讚揚和好評,同時也使他在母校工作之後,一步一步地不斷受到重用。當然,另一個方麵的原因是呂德彬在農大期間的確取得了多項新的科研成果,比如在小麥轉基因研究方麵達到了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對河南省優質小麥的種植和推廣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由此,他成為國內農業方麵的專家,並且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優秀的農業方麵的碩士、博士。呂德彬並以河南省小麥育種首席專家身份,擔任國家農業部專家組顧問,也是國家863計劃的河南省惟一評委。因其努力,河南農業大學的作物學成為河南省最早獲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回國後,呂德彬先後擔任河南農業大學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培訓中心副主任、主任等職務,並且被組織部門作為更高層次的領導幹部來培養。可是,就在仕途不斷被看好之際,呂德彬家的“後院”卻“起了火”。呂德彬與妻子郭某都有一定的個性,而且互不相讓,矛盾開始升級。再加上郭某對呂德彬鄉下的親戚表現得不是很熱情,對其父母也一樣,這很讓一向孝順父母的呂失望。為此,兩人吵架越來越凶,感情越來越淡漠,不久,郭某重新去了美國攻讀學位,開始與呂兩地分居。這樣的婚姻越來越讓呂失望,最後兩人還是辦理了離婚手續。不過,呂與郭育有一女,現在北京讀書,並且已研究生畢業。續任妻子小保姆前恭後踞生禍端。離婚後的呂德彬仕途暢達,很快升任河南農大農學院院長、副校長。在與前妻離婚之後,經同鄉介紹,呂德彬認識了陳俊紅。陳俊紅是河南省鄢陵縣大馬鄉陳莊人。陳莊距離呂德彬的老家義女村僅10餘裏路。在認識呂德彬時,陳俊紅在家務農。既有學識又有地位的呂德彬為什麼要娶農村姑娘陳俊紅為妻?一個原因是,呂德彬對老父極為孝敬,在與前妻離婚時,其腿有殘疾的老父尚在,需要有人照顧,而與前妻婚姻破裂,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前妻嫌呂家貧窮,與呂的家人關係不好”。若呂娶陳俊紅為妻,則一並解決了這些問題。另一個原因是,呂德彬與前妻已育有一女,而他還想生個兒子。而此時呂德彬年歲已長,在城裏找個年輕女子為妻不易,於是便經老家義女村的熟人介紹,認識了陳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