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叢福奎案件警示錄
叢福奎從一名黨的高級領導幹部墮落為一名嚴重違法犯罪的腐敗分子,其貪婪之心可惡,其悲慘結局可哀。剖析他腐敗墮落曆程,揭露其政治上的兩麵性並深挖其思想根源,對當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對廣大黨員幹部進行警示教育,均十分必要。
聰明反被聰明誤,一意孤行恨千古
最近幾年,尤其是中紀委二次全會以來,中華大地卷起一股聲勢浩大的反腐浪潮。一批又一批的腐敗分子,在這場反腐敗鬥爭中中箭落馬,折戟沉沙。黨中央和中央紀委的有關反腐敗精神、各種黨紀條規和宣傳資料,一個接一個地發放到全國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的手中,黨紀宣傳教育也實在可以說是用心良苦。然而,即便是在這種形勢下,仍然有不少腐敗分子敢於在這股反腐大潮中露出“腦袋”,逆流而上,勇做一回“弄潮兒”。究其原因,一方麵是僥幸心理作祟,小覷了紀檢監察機關反腐敗的能力,另一方麵,就是仕途順暢,自以為頭腦精明、手法高超,做得天衣無縫。叢福奎,正是這樣一個自作聰明,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例證!
專案組在調查中發現,叢福奎作案有三個明顯特點:一是手段隱蔽,犯罪智能化程度高,不僅借佛斂錢、借公司洗錢,案發前還大搞攻守同盟,使出各種花招與中紀委辦案組對抗,態度十分頑固;二是表現十分貪婪,索要賄款行為十分猖獗,影響十分惡劣;三是犯罪群體化特點明顯。叢與6名私企老板基於老鄉關係或經人介紹後相互勾結,叢在幫助辦事後與之大搞權錢交易。
他的慣用伎倆就是與私企老板大談佛事,並以此為由,“獅子大開口”,動不動叫對方捐一千萬,不行就幾百萬。對方不給就采取再三催討、給臉色等手段,讓對方乖乖地把錢交到他手裏或打到指定的帳上去。同時,他還精心謀劃出了極其隱蔽手段:一是對象隱蔽法。他索要賄賂的對象一律是私營企業主。因為私企財務製度不嚴,他曾經對李運良說過:“你們是私營企業,比較靈活。要是國有企業,我就不管你們了。”二是進帳隱蔽法。指使對方取錢時帳一定要做好,不要留下把柄。向叢真索要25萬美元時,甚至要對方“一定要到境外去取錢,做好帳目,注意保密”。同時,他又不告訴對方錢款的去向;三是精神隱蔽法。抬出“老佛爺”,強化“神秘感”,不準行賄人向外張揚。其中對邢廣浩就曾這樣說過:“你回去馬上辦,跟別人不要聲張,回家和老婆也不能說,給老佛爺辦事不要張揚。”
盡管叢福奎作案手段隱蔽,偽裝巧妙。但是,在辦案經驗豐富、有勇有謀的“6?25”專案組成員麵前,這些手段還是顯得幼稚了一點,叢福奎很快就敗下陣來,其精心偽裝的麵紗最後還是被一層一層地揭了下了。而且揭開後發現:其麵紗背後的真實麵目極其醜陋、行為極其惡劣、靈魂極其齷齪!
1996年3月,叢福奎認識了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擔任太學研究會助理的“大師”殷鳳珍。由於殷鳳珍熱衷於追逐名利,為提高自己的名譽地位而常給一些寺廟拉捐款。叢福奎認為這裏麵有空子好鑽,而且認為殷鳳珍這人比較“可靠”,於是,兩人從此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叢福奎在非常熱情地幫助一些個體企業老板解決問題之後,又非常主動地向他們索取巨額賄賂,然後以做佛事為名,交給殷鳳珍保管。
給老佛爺做事,說起來有些冠冕堂皇,能夠唬住人。可是,如果所有索要來的錢財都奉獻給了老佛爺,那也太不劃算了。叢福奎自有他的小算盤。於是,他將小部分的錢交給殷鳳珍,後被殷捐給了寺廟,大部分的贓款則打進了他以殷鳳珍兄妹名義申辦的北京龍吟公司帳上,或直接交給殷氏家人存進個人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