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北麓,這裏是始皇帝的皇陵所在,自從始皇帝十三歲登基,便由呂不韋主導,開始選址驪山北麓修建皇陵,後始皇帝親政,鏟除嫪毐,幽禁母後,逼死呂不韋,皇陵便轉手到始皇帝手中,由他親自指導皇陵的修建工作。
自商鞅變法後,秦國漸漸走向昌盛,走向強大,兵源充足,武器先進,鐵質的矛頭,箭頭開始出現,為秦國強大的矛陣和箭陣打下了基礎,同時,秦國的銅冶煉也十分精湛,秦劍最長可達到五尺,這也使得,抱有野心的始皇帝能夠在數年內,平定六國,一統天下,而天下統一後,秦始皇並沒有滿足現狀,征伐匈奴,擴建宮殿,修築皇陵。
其中,尤以皇陵工程浩大,自天下一統後,始皇帝從各國調集徭役,多達數十萬,原本的皇陵設計也被推翻,開始大規模構建皇陵,總麵積多達六十平方公裏,工程之浩大,古今未有,而且,每年累死病死之人數不勝數,據謠傳,屍橫遍野,阻塞渭河,可見皇陵工程之浩大。
此時扶蘇與子嬰已回到關中,但扶蘇並沒有急於趕回鹹陽,他從函穀關入關之後,一路疾馳,來到了驪山北麓,皇陵修築現場,這裏此時,由蒙毅負責督造,扶蘇此行,隻是想見見蒙毅,了解鹹陽近況,之後,趕回鹹陽。
在距離驪山三十裏遠的地方,是數百座負責燒製陶俑的陶爐,每個陶爐有兩名小工,拉動橐龠使其燃燒更旺,這些陶爐內的陶俑,將會按照秦軍最驍勇的將士們為原形,製造俑身,守護皇陵,此時扶蘇已來到陶爐旁,幾名匠人正在排放爐內的熱氣,不久,又一批陶俑將會被抬出。
這些陶俑,將會製造數十萬個,而且,每個陶俑都會配上兵器,這將會是秦國不堪重負的一大項支出,在扶蘇眼中,陪葬皇陵的兵器如果儲存國庫,未來,將可以用來對抗任何突發事件,但此時,卻要隨著父皇長埋地下,雖然可惜,但扶蘇無能為力。
扶蘇站在陶爐附近看了一會,一批批陶俑被抬出,麵目栩栩如生,扶蘇不禁歎息,回身看向子嬰,子嬰笑著擺擺手,二人同時上馬,向驪山工地行去。
轉過冶煉廠,來到了驪山腳下,一塊塊巨石從蜀地運來,正在裝載木車,準備用人力拉上山去,而且,寬寬的馳道上,遍布著鮮血,顯然,這裏剛剛出現過事故,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會命喪在此,但這種場景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越過馳道,眾人奔馳在寬廣的驪山甬道,不多時,來到了正在修建的驪山皇陵,深大的巨坑猶如無底黑洞,這裏,將會是始皇帝的陵寢所在,據說,陵寢之中,已經貫通驪山之內,巨大無比,奢華無比,但工程尚未完工,路途難行,扶蘇也就沒有了下去一看的興趣。
一名屬官不知何時,已經來到扶蘇身旁,躬身施禮:“給皇叔請安,給公子請安。”
扶蘇此時正在看著浩大的皇陵工程,被屬官驚醒,不由問道:“你們蒙大人呢?”
屬官回身指了指山頂,笑道:“蒙大人正在山上視察,公子少怠,我去喊蒙大人下來。”
扶蘇順著屬官的手向山上看了看,搖頭道:“算了,本公子親自上去吧。”
屬官本想勸阻,扶蘇已邁開步子向山上行去,子嬰在旁擺了擺手,示意屬官不必多言,屬官隻得低頭跟在後麵,這時,扶蘇指著正在修建的驪山皇陵,問道:“這底下修了多深?”
屬官見扶蘇問起,探頭向皇陵底部看了看,黑漆漆一片,隻有零星的火把光亮傳來,屬官不禁打了個寒顫,稟告道:“回公子,據一名匠人說,已經打通了地下水池,幾日前,淹死了七千多人,但皇帝陛下下令,旁行三百丈,方可告竣,依卑職之見,恐怕此時的皇陵應該有五百餘丈了。”
扶蘇點頭,不再多言,快步向山頂行去,一旁,子嬰卻駐足觀望,始皇帝如此浩大工程,死傷徭役無數,耗費國庫存款,彌浩天下,會引起眾怒,而且,贏氏家族世代掌管秦國,從未有過如此窮奢極欲的建造皇陵,子嬰心中清楚,如果始皇帝繼續這樣無休止的揮霍下去,恐怕,秦國即使統一天下,也不能世世代代的穩坐江山。
可這些話,子嬰隻能在心中想想,他不能和任何人提起,一旦被人揭發,即使自己是始皇的弟弟,也一樣會受到懲治,如此想著,子嬰不由暗暗歎息一聲,這聲音極小,卻還是被一旁的扶蘇聽到,此時,扶蘇停住了腳步,看著一旁深不見底的皇陵陵寢,扶蘇歎道:“皇叔,如果我大秦世代國君,都如此靡費,如此建造皇陵,天下茫茫,蒼生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