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影《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
外國電影評論
作者:何瑞瑞
【作者簡介】
何瑞瑞,男,山東東營人,曲阜師範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生,主要從事廣播電視、影視文化藝術傳播研究。
電影《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海報
一、主流意識形態參與電影敘事
影片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打擊罪犯的過程是電影一個最重要的發展脈絡。在《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中,影片在著力描繪蝙蝠俠打擊犯罪過程的同時也在著力描繪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便是哈維·鄧特——哥譚市新上任的檢察官。其檢察官的身份其實是一種符號,代表的是美國的法律法規,而法律法規恰恰又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具體體現之一。在影片中哈維·鄧特和蝙蝠俠一樣貫穿整部電影,如此一來,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便非常隱蔽的參與了整部影片的敘述,使得影片進行了一次有效的英雄改寫。
有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參與,使蝙蝠俠不再單純的作為一名維護哥譚市秩序的義警存在,也使得蝙蝠俠成為了一位淩駕於法律之上、甚至踐踏法律的違法者;超級英雄的出現削弱了法律的權威,兩者形成了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雖然兩者都是為了維護現存的秩序。然而法律是由公眾製定的,而蝙蝠俠無論再怎麼偉大,他也隻不過是一位能力比較突出的公眾的個體而已,其所作所為恰恰是違背法理的。這樣一來使得超級英雄存在的價值無形中遭到質疑。
二、超級英雄形象塑造的顛覆
在影片中不僅因為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參與使得蝙蝠俠的行為受到質疑,而且在文本的表述中,蝙蝠俠自身的英雄形象也被進行了一次由“神”變“人”的顛覆,在以往的蝙蝠俠電影中因為法理被隱藏,所以布魯斯·韋恩僅僅是蝙蝠俠身份的一種偽裝,然而當代表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法理一旦參與進了影片的敘事,布魯斯·韋恩已經不單單是作為蝙蝠俠身份的偽裝而存在,同時他還具有社會公民的身份。
作為一個社會常識,美國社會認為美國的法律產生於民,服務於民。也便是法理產生於民眾的意誌,如此一來,影片便成形成了一種十分矛盾的敘
電影《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劇照
述,蝙蝠俠作為一個社會個體,同樣也對自己的身份存在的價值產生了自相矛盾的敘述,當然影片作為一部宣揚美國主流價值觀念的電影,其在影片中更多的是對蝙蝠俠的人性而非神性加以敘述,如在影片蝙蝠俠首次登場打擊犯罪的過程中竟也是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甚至被一隻狗咬傷了手臂,其還麵臨著執法機構的通緝,其在打擊犯罪的過程中多次陷入小醜的圈套,影片如此將蝙蝠俠當作一個普通人來描述不僅僅是為了令其更具有親和力,更是為了突出蝙蝠俠這類超級英雄自身具有的作為一個大眾個體的弱點,一是其僅僅是個公眾個體而已,其隻是在哥譚市發揮著作用,二是蝙蝠俠並非是如法律般純粹理性的事物,在影片中小醜利用了蝙蝠俠作為一個公眾個體的弱點來威脅蝙蝠俠,通過此製造一係列恐嚇來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