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堅定信念,理想不再遙不可及(1 / 3)

用人之短

美國柯達公司在生產照相感光材料時,需要工人在沒有光線的暗室裏操作,而培訓一名熟練工人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但公司發現,盲人可以在暗室裏活動自如,隻要稍加培訓就能上崗,而且他們的活兒要比正常人做得精細多了。柯達公司從此後就大量招用盲人從事感光材料的製作。

另一個故事則發生在深圳一家塗料公司。公司對全體員工進行了性格測評,但公司不是根據每個人優點,而是按每個人的短處來安排工作。譬如,讓愛吹毛求疵的人當質檢員,讓爭強好勝的人抓生產,讓好出風頭的人搞市場公關,讓斤斤計較的人管倉庫等等。

人生感悟:一個人的短處是可怕的,“短處”是工作中潛在的炸彈。最明智的辦法是利用“短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它的危害,“容人之長,用人之短”,才可以保證人盡其才。

巴爾紮克的時間表

讓我們來看一看法國作家巴爾紮克的作息表吧。

8:00~17:00除早餐午餐外,校對修改作品清樣。

17:00~20:00晚餐之後外出辦理出版事務,或走訪一位貴夫人,或進古玩店過把癮——尋求一件珍貴的擺設或一幅古畫。

20:00就寢。

0:00~8:00寫作,夜半準時起床,一直寫到天亮。

這位每天隻睡4小時,身高不足1.60米的文學巨匠,不為巴黎的繁華和喧囂所幹擾,一個人在深深的夜裏,手握鵝毛筆管,蘸著心血和靈感,寫了96部小說,演繹了一部厚重的《人間喜劇》。熱愛生活,勤奮惜時的馬爾紮克隻活了51歲,他的作品卻使他流芳百世。

人生感悟:那些有進取心,和緊迫感的人,總是牢牢把握住時間,對自己的生命不敢有絲毫懈怠。

編織草帽的老人

非洲的某個土著部落迎來了從美國來的旅遊觀光團。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悠閑地坐在一棵大樹下麵,一邊乘涼,一邊編織著草帽。編完的草帽,他會放在身前一字排開,供遊客挑們選購買。10元一頂的草帽,造型別致,而且顏色搭配也非常巧妙。這時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盤算開了:這樣精美的草帽如果運到美國去,至少能夠獲得10倍的利潤吧。

商人對老人說:“假如我在你這裏訂做1萬頂草帽的話,你每頂給我優惠多少錢呀?”他本來以為老人一定會高興萬分,可沒想到老人皺著眉頭說:“這樣的話呀,那就要20元一頂了。”批發反而要加價,這是商人聞所未聞的事情呀。

老人講出了他的道理:“在這棵大樹下沒有負擔地編織草帽,對我來說是種享受。可如果要我編1萬頂一模一樣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繼日地工作,疲憊勞累,成了精神負擔。難道你不該多付些錢嗎?”

人生感悟:當工作成為一種循環往複的單調時,確實會令人感到乏味,隻有真正熱愛工作的人,才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

不要把心兒給丟了

一個小沙彌剛吃完一隻山杏,準備把杏核隨手丟了時,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對小沙彌說:“果核是樹木的心髒,不要隨手丟了,要把它播種在適宜的泥土裏,喚醒一個涅槃的再生夢。”

小沙彌就把那個真有些像心髒的杏核深淺適宜地埋在寺院的一個角落。一兩個月之後,那顆杏核真的發芽了,長出了一片片心形的葉片。小沙彌感到由衷的喜悅,就跑去告訴老方丈。老方丈聽後,臉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悅,他對小沙彌說:“樹木的種子可以輪回樹木再生夢,人生的種子也可以涅槃人的夢想和願望,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的種子嗎?”

小沙彌思忖了片刻,小聲說:“我認為是人心。”

老方丈滿意地點點頭,語重心長地說:“人心就是生命的種子,把它播種在佛教裏,能生成一棵菩提樹;把它播種在藝術裏,能生成一叢風景林。可是,有不少人,在享受生命的同時,隨手就把自己的心兒丟了……”

人生感悟:常言說:“世上無難事,就怕有心人。”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算得上有心人呢?

人生如水

有一個人總是落魄不得誌,便有人向他推薦智者。智者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麼形狀?”這人搖頭:“水哪有什麼形狀?”智者不答,隻是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然:“水的形狀像杯子。”智者無語,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花瓶,這人悟道:“水的形狀像花瓶。”智者搖頭,輕輕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見了。

智者彎身抓起一把沙土,歎道:“看,水就這麼消逝了,這也是一生!”這個人對智者的話咀嚼良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通過水告訴我,社會處處像一個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而且,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