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原因有二。
第一,鄭、韓兩國聯軍深入秦國內部,已經打到最後的白馬關前,隻要攻下白馬關,嬴城便再無抵抗之力!如此局勢之下,根本沒有人會想到三萬大軍會被趙雲帶著五百人夜襲擊敗!
第二,韓國本身也在與吳國交戰,軍隊大部分都在韓、吳邊境上駐紮,鄭國也同樣是如此。所以打下了秦國的這些城池之後,他們根本沒有多餘的力量進行防守。
而且就連這些防守的軍隊,也根本想不到前方的三萬大軍會一夜之間被擊敗,從而導致秦軍一路東進,絲毫阻礙都沒有遇到。
再加上原本被俘虜的秦軍被解救出來之後,立刻就能形成戰鬥力,跟隨趙雲一路攻城拔寨,速度之快,容不得任何人反應!
總結出來就是兩個關鍵詞,一是秦軍“出其不意”,二是鄭、韓兩國“防備不足”!
當戰報傳回鄭國和韓國王庭之時,距離趙雲攻下融城,劫掠之後離去,時間已經過去了足足三天!
也就是說,從白馬關外的三萬鄭、韓聯軍被滅,直到兩國得到消息,已經過去了七八天!
而這個時候,嬴政已經完成了將原秦國十七城百姓集中到以陽城為中心的七個城池之中,統計下來,一共九十三萬多秦國百姓,一股腦的全部湧進七城!
而當鄭、韓兩國暴怒之下,一國出兵兩萬,重新集結四萬大軍到達順城之時,卻忽然發現,順城的守軍已經變成了吳國軍隊!
與此同時,鄭國也遭到了陳國從原秦國城池明城派出的軍隊攻擊!
鄭國無奈之下隻有撤兵回防,在鄭國邊境與明城的陳國軍隊互相對峙。
而麵對有著吳國軍隊鎮守的順城,韓國的兩萬大軍也是無可奈何,退到堅城與之對峙。
同時,荊國也接收了嬴城和白馬關,雲國同樣接手了連空城在內的四座城池!
短短十天不到的時間,秦國和周邊七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秦國共有十七城池,連綿千餘裏,共與七國領土接壤。而現在,秦國隻剩下陽城等七座城池,周邊四國已經變成了陳、吳、雲、荊四國,全都成了秦國的盟友!
而且四國對於秦國送出的城池空空蕩蕩,人影都見不到幾個的情況,也是沒有絲毫意外,這本就是說好了,隻送城不送人!
反而四國都派出使節,前來朝見遷都至陽城的嬴政,表達各自對於秦國的友好態度!
沒辦法,這一戰把所有人都驚呆了,不但在短短兩天時間內化解了滅國的危險,更是在四天時間內,一路奔襲千裏距離,連下十七座城池!
從原本苦苦抵抗的艱難處境,絕地反擊一路打到韓國境內,趙雲在周邊七國頓時聲名大噪!
被譽為“白袍神將”!
而此時,秦國雖然隻剩下七座城池,領土縮小了大半,但周邊四國盟友卻沒有人敢小覷!
原因無他,此時秦國連原白馬關三千士兵,加上解救出來的兩萬多俘虜,再加鄭、韓兩國招降的士兵,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三萬!
加上領土收縮,戰線收縮,又有聲勢一時無兩的趙雲在,任誰想起壞心思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
至此,秦國正式進入休養生息狀態,全力發展民生、農業、軍事!
秦曆五十一年四月一日。
嬴政在新都陽城正式任命趙雲為秦國大將軍,田豐為軍師兼丞相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