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陳堅來說,診斷早已經完成。
陳堅用讀唇術看到的,是許泰亨詢問病人的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是關於病人病情病症的,許泰亨問的還是蠻精準的。
由此可見,許泰亨對這位病人的診斷,應該是不會有錯的。
陳堅閉上眼睛之後,不再去考慮病人病情,以及許泰亨診斷的事情,思緒卻是轉到了韓國就韓醫申遺,以及中醫的方麵去。
中醫也叫漢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采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唐朝以後,中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
時至今日,中醫學在韓國和日本,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各自的體係。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不管是韓國的韓醫,還是日本的漢方醫,其根源都是中醫學,脫胎於中醫。
沒錯,中醫在日本被稱之為漢方醫,但是,日本的漢方醫,卻越來越不像中醫。
日本漢方醫中剔除掉了陰陽五行,而陰陽五行恰恰是中醫的理論基礎。
日本漢方醫學中主要是從《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本起起源於《傷寒雜病論》的著作裏,尋找認真的藥方和驗方治病,所以日本的漢方醫學有不少有效的處方,其實是對中醫藥方進行了可行之有效的精簡。
所以能夠保留下來的漢方藥都是效果顯著的藥劑!
這是曆史原因造成的,日本曾在某段時間全盤西化,就包括漢方醫。
簡而言之一句話,由於日本全盤西化,導致大量的醫生無法取得執照,無法給病人看病,他們采取的是西醫的管理模式,來管理當時的中醫醫生和醫藥,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出現,行之有效的藥方被保留了下來,而中醫醫生卻徹底斷層,從社會上消失了。
在陳堅看來,這種發展,其實已經是朝著畸形去發展,在走舍本逐末的路子。
換句話說,日本已經隻剩下了通過中醫藥方,進行有效簡化過的藥物,也就是他們所謂的漢方藥,而沒了中醫醫生!
再多的醫書著作,裏麵的藥方也有用完的時候,日本的中醫發展,其實也已經沒了發展,基本上已經到頭了。
日本從1961年開始就實現了全國民健康保險,但是一開始漢方藥不能使用醫療保險,一直到1967年僅有四種漢方藥可以使用醫療保險,後來可以使用醫療保險的漢方藥品種不斷增加,到現在一共有一百四十八種成藥兩百種藥材可以使用醫療保險,就是說在日本的處方藥中也有被稱為漢方藥的東方藥。
在日本的漢方藥有著嚴格的限製,隻能在上述提到的藥材種類中選取,不能自由搭配!
這意思就是,在確定了病人是什麼病之後,隻能用給病人開批準的漢方藥,中醫在日本已經徹底沒了醫術,隻剩下藥品,自然也就沒了發展可言。
這也是日本為什麼無法覬覦中醫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