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父母是習慣的教師(1 / 2)

從不同家庭出來的孩子,帶著這個家庭鮮明的烙印。

任何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人才,甚至成為一個傑出人物,往往把許多人生經驗告訴孩子,以至於成了嘮嘮叨叨的人。其實,父母做了什麼比說了什麼給孩子影響更為深刻,因為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的影響,而不是抽象的教育。

據北京一項研究發現,小學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各半,而中學階段,父親的影響超過母親。我想,父親對孩子的最大影響,是對生活的態度和人格傾向。

如果父母看書多,孩子往往看書多;如果父母迷於電視或麻將,孩子也常常難以專心學習。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發生,但父母尤其是父親的穩定行為,一般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還會使其終身難忘。

家庭要過健康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和諧的生活,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比如說,有的父母特別喜歡打麻將,一邊嘩啦嘩啦,一邊跟孩子說,“兒子,好好學習,將來考北大!”這可能性不會很大。父母愛看電視,言情片、武打片,看完一個接一個,一邊看一邊抹眼淚,讓孩子好好學習,這可能嗎?你都抵抗不住電視的誘惑,孩子那麼小怎麼受得了?如果家裏有個上學的孩子,父母每天晚上在那裏看電視,一集接一集,孩子怎麼能好好學習?孩子根本就抵抗不住誘惑。

你不讓他看,他把門推個縫,豎著耳朵,聽得好辛苦!

所以為了孩子,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最好別看電視。孩子看書,父母最好也看書或者忙忙家務,讓孩子覺得家裏很溫馨、很安靜,這樣的氛圍就很好。

有一點非常重要:父母要培養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等於在他心裏裝了一部成長的發動機。養成讀書的習慣。人就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人一輩子不知所措。

小孩子讀書不是讀書,是吃書,吃進去了,滲透到他的血肉和骨骼。所以說衡量一個家庭是不是一個好的家庭,可以看這個家裏有沒有讀書的氛圍。父母讀書多,孩子讀書也多。想想看,有沒有可能多帶孩子逛幾次書店,帶孩子逛書店比逛商店更有益處。

帶孩子逛書店是很聰明的,北京有些父母雙休日把孩子領到大書店,一放就是半天,吃的喝的都帶著,孩子們可以自由地看。孩子一看這麼多書,都迷上了。

孩子隻有迷上了書,才可能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什麼叫迷上了?什麼叫養成習慣了?我們用一個最簡便的辦法就可以知道什麼叫養成習慣:碰到什麼事,你心裏癢癢的,就是養成了習慣。比如說父親們,愛抽煙的,一看到好煙,心裏就癢癢的;愛喝酒的,一看到茅台啊、五糧液啊,心裏就癢癢的。很多的媽媽們,一看到大商場,心裏邊就癢癢的,就想逛一逛。

但是我一看到書店心裏就癢癢的,因為我有逛書店的習慣。

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的習慣。烏申斯基說,習慣是人的行為的反射。反射是可以改變的。也就是說,可以培養好的習慣,也可以培養壞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