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學習中的壞習慣是無形的陷阱(3)(2 / 3)

燈塔的故事本身很幽默,但是道理發人深省,整個故事本身就像一個富含張力的隱喻故事。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那些狂妄自大、自視不凡之輩往往就像夜行軍艦一樣,憑借自己的“不凡”之處,總是試圖使燈塔改變航向,認為一切在自己麵前“臣服”是理所應當的,不是很可笑嗎?最後麵對無可更改的強大真理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在真理麵前改變自己,然而這個過程本身又是何其被動啊。自視不凡者正如在黑夜之中行走,這樣的結果隻能是把自己和別人的實力都隻估量個大概——當然,別人肯定弱,自己一定強。這是恃才自傲者永恒不變的法則。然後,他(她)們那些愚蠢的觀念、意誌就像微弱的燈火一樣還未等到自己向往的黎明到來,就在暗夜裏逐漸隱去。於是,他(她)們開始抱怨黑暗,聲稱自己的失敗都是“時不利兮”,可是他們都忘記了一點,那就是這種黑暗正是自我愚昧的黑暗啊!

幫你的孩子走出自我愚昧

是的,你說,“我的孩子好像是有一點不合群,平常也是有一點‘牛’氣。不過,那也算不上是什麼自我愚昧吧。你不知道,他(她)的數學學得有多棒,連老師都說這是自己教過的最好的學生……”如果我有耐心,相信講上一天你的嘴巴也不會覺得口渴呢!但是,時時刻刻為自己孩子驕傲的你曾經想到過嗎:良好的人品和成績之間是不能夠畫等號的,就像金錢與人格之間是不等關係一樣。

誠然,我們無法像貼標簽一樣去判定哪個孩子是恃才傲物的,哪一個不是,因為如此做的結果是我們自己就先武斷起來。每一個孩子都是具有開放性的,就像生生不息的流水,會因為地勢高下而在生命的某一瞬間有所改變,而這種改變也隻是暫時的。因此我們隻能說,“是的,孩子,你有點恃才傲物的傾向了。”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記錄

古人用其他方式表達過這個意思。幫助孩子記錄下一些錯誤和榮譽,內容要廣泛,不要隻局限於成績。

2.適度地“潑冷水”

不是要你打擊孩子,而是在肯定其成績的同時,告訴他(她)還存在的不足,告訴他(她):“沒有完善的人,隻有不斷完善”。

3.可以和他(她)探討人類的存在

這個題目看起來很大,但是本傑明·弗蘭克林認為,處理人類自高自大這一普遍問題的惟一方法是:經常提醒自己在宇宙之中的渺小。

4.委婉地批評

要指出他(她)的不足,並且表明你的態度,但是口氣不必那麼生硬。

習慣23.糾正孩子不能正視自己缺點的壞習慣

和自己的缺點戰鬥雖然十分辛苦,我們仍必須去向自我挑戰。戰勝自己的缺點,是促進人們成長的一條捷徑。

威爾太太正讀高一的寶貝兒子又給家裏惹了點兒小麻煩,卻又遠不是從前因為好奇把學校水池裏的魚抓出來曬太陽那麼簡單。“我要調班!”兒子氣勢洶洶地對母親說。(看看,每個在班級生活裏不如意的孩子都會想到用這一招,好像隨手拿來一隻蘋果那麼簡單似的)“我討厭語文老師,那個沒有水平的家夥,不配作我的老師。”兒子咬牙切齒地說。因為“沒有水平的家夥”這次又給他的作文打了60分,這已經是本學期第三個60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男孩子的確要有些憤怒了。於是,今天的語文課上,毫無防備的語文老師在講讀《春江花月夜》時因磕巴混亂遭到了男孩幾聲冷笑,以此為導火索,兩人唇槍舌劍,男孩撕掉了這次又被“槍斃”的作文以示抗議,在全班“驚佩”(這是據男孩自己的口述整理的,在我看來,“驚”是有情可原,“佩”可就不敢苟同了)的注視中昂首闊步,瀟灑離校,一時傳為“酷談”,當然這是在他奮筆疾書了4份檢討書之前的事情。

老師說:“沒法教,沒見過,沒體統!可是畢竟是個有心性的孩子,看的書也比較多。但是作文寫得太‘後現代’,實在有點‘大材小用’(無奈地苦笑狀),任其發展,高考時怎麼辦?”

同學評價:我們讀不懂,是的,不是他太高深就是我們太淺薄。一貫目中無人的家夥!

自我評價:怯懦的老鼠們總是妒忌威猛的獅子!(嗬嗬,他的外表是無論怎樣也不會讓我聯想到“威猛”二字的,嘻嘻……)

於是威爾太太帶著兒子去找心理專家,心理專家分析了孩子的症狀後給他講了下麵的故事:

好蛤蜊,壞蛤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