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因勢利導,因材施教(4)(1 / 3)

要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計劃有效進行,首先就要學會管製自己的意誌。不管是聽課還是閱讀,都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讓各種雜念來擾亂自己的思想感情,認真進行思考。我家對門就是歌舞廳,一到夜晚,管弦之聲不絕於耳,父母很擔心這會影響到我的學習。但我隻要往書桌前一坐,對各種喧囂之聲就可充耳不聞。同時還要注意遺忘的規律,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我們可以知道,在學習的最初12小時,如果能夠及時地複習,就會很快記住所學的東西。接下來,隔三天複習一次;隔一周複習一次……這樣,就可以真的把知識牢固地記在心裏了。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幫助孩子與遺忘做鬥爭

識記不能一勞永逸,鞏固識記的基本條件是複習。需要懂得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經驗表明,熟記一種材料以後,在前5天忘的量比後5天大。根據這一規律,複習次數應先多後少。好比一個堤壩,應該在它滲漏之前,就及時加固,而不要等它崩塌之後再來重建。

2.正確監督孩子完成計劃

孩子產生了惰性時,不能粗暴對待,而應該與他比賽,用他的好勝心激勵他繼續實行計劃。例比賽看誰先記住一些單詞等,可以適當地讓他先進一些,讓他產生一種自豪感,從而更加願意學習。

3.幫助孩子安排計劃。

每天的計劃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上課之外,要把早自習和放學回家以後的時間安排好。早自習可以安排背誦、記憶基礎知識、預習等內容,放學回家主要是複習、做作業和預習,應該有玩的時間和勞動的時間。

周六和周日應安排小結性複習、做作業、勞動、文體活動以及參加課外興趣活動。內容不可排得太滿,否則影響效果。

習慣67.糾正孩子死記硬背的壞習慣

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缺乏對知識深入、透徹的理解,是今天還在繼續的學習的“悲劇”,素質教育提上日程之後,教育和考試不再隻是一種工具,人們認識到應該“以人為本”,徹底清除傳統學習方法中不科學的垃圾。

我國加入WTO之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人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如火如荼。然而,“習而不求其道”,許多人走了不少的彎路。筆者曾經接觸過不少碩士研究生,他們中學學了6年英語,大學學了4年,讀研期間仍然在學,可是口語表達內容仍然有限,英語書麵表達能力仍然相當於漢語的小學二、三年級水平,讓人十分痛心。

究其原因,其中有很多都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科學。

有很多人在學習英語時,死記硬背單詞,他們認為:單詞+語法=英語。在這一認識的誤導下,他們死背單詞短語,硬摳句法結構,收效甚微。單詞背了又忘不說,口語和書麵表達方麵充其量也隻能湊幾句中國式的英語。

重慶華電翻譯有限公司的翻譯家梁明明先生也曾經在其《翻譯心得》一文中說:“我接觸了一些大、中學生,發現他們的學習方法很有問題,遇到一些語法、語音的規則隻會死記硬背,不善於發掘其規律,不知道走快捷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連讀和輔音濁化問題,其實這是為了自己說話方便才有的規則,語法是為人服務的。語法是個好東西,隻要掌握了規律,學習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可是有的人過分重視語法,機械地記憶介詞副詞的用法,就會適得其反了。”

其實,在英語的學習中,生詞固然需要背誦,語法固然要熟悉,但也需要方法得當。比如,應該將單詞的記憶由短期記憶轉變為長期記憶,應該不斷分析、摸索重點詞語的特點,深諳單詞與單詞的搭配,活學活用常見的詞語和表達法,通過定量的練習,鞏固激活和擴大自己的英語詞彙量。

並不僅僅是在英語的學習中會遇到這種情況,在當前各門功課的學習中,很大一部分人僵化地認為,隻要把書上的東西都記住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這真是一種很愚蠢、很不合實際的看法。

誠誠是一個尖子生,很受老師的讚賞,他的學習方法就是死記硬背,力求記住課本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在考試時,往往旗開得勝,十分靈驗。大家都很羨慕他的記憶能力。可是到了中學以後,他就不行了。小學開的科目少,一個人的記憶潛能充分發揮出來,也許會有奇跡。但是中學就不一樣了,中學生的科目繁多,每一門都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想記住書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幾乎是不可能的。可是,他卻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還按照以前的老套路死記硬背,結果可想而知,他的成績一落千丈,曾經是一個佼佼者的他,連續四年都沒有考上高中,最後才勉強上了一個職業學校。

大量的實踐經驗證明,死記硬背的東西是記不牢的,就算記牢了,也是無法將之運用到實際中去。隻有把教材真正理解了,吃透了,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不理解的東西,靠死記硬背,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是很難記全、記準的,在考試答卷時不是丟三落四,便是張冠李戴。

傳統的教育理念要革新,傳統的學習方式要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