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學習本是一種樂趣(1)(1 / 3)

孩子生來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內心渴望著了解世界,而學習是他們了解世界的途徑。讓孩子喜歡上學習並不是件難事,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不要讓孩子討厭學習。讓孩子從小在快樂中接觸世界、在開心中了解世界,這就是學習。

1.孩子的學習。爸媽的心

學習讓誰頭痛

我的一個老同學來北京出差特意看我,多年沒見,我們聊了很多,聊著就聊到了孩子。老同學有些無奈地說:“在我們家不能提學習倆字,一提,全家人都頭痛。”

老同學不解地問我:“咱們那會什麼學習資源都沒有,提起上學多麼渴望的一件事情啊,可是現在的孩子,不願意上學,功課不好好做,多問一句就反抗地說‘還他自由’。隻要一問學習怎麼樣了,他就抱著頭說頭痛。”

提起“學習”全家人都頭痛,確實成了不少家庭的一種現象。孩子聽到爸爸媽媽天天追問學習上的事兒頭痛,而爸爸媽媽提起孩子的學習也是頭痛。

在聊天中,我得知,老同學把自己當年沒考上重點大學的期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從幼兒園到初中,她都要求孩子上重點學校。她說孩子在小學時期成績很好,可是升入初中後,學習成績一直下滑,她每次問孩子,孩子就說別問了,他頭痛。一開始,她以為孩子生病了,結果到醫院做全身檢查,醫生說孩子很健康。為了能讓孩子學習有所進步,她發動全家托關係,讓孩子轉學,轉到全市最好的初中;她把周末、節假日時間通通利用起來,給孩子請各門功課的家教。可半年下來,孩子的成績更糟糕。

老同學說:“你說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上不了大學能幹什麼?上不了重點大學,畢業又能找到什麼樣的好工作?沒有好工作,以後怎麼養活他自己?”

我不客氣地說了一句:“瞎操心。”

老同學說我沒有站在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我反問她:“你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了嗎?”

老同學和我辯解起來:“我這不是為了他的未來著想嗎?”

“他連現在的生活都不想要了,未來能好過嗎?”我說。

老同學一聲歎息。這歎息有太多的滋味。是啊,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可是孩子越來越不按照自己計劃發展。“孩子不好好學習,考不出好成績,考不上重點大學,沒有好的工作,沒有好的未來”——這讓爸爸媽媽們都頭痛。

可是,孩子呢?

一個兩三歲的小孩,自己還沒有觸摸到玩具,就一群大人逼迫著學這個學那個,連稍微呼吸的時間都要受到爸爸媽媽的約束。等到孩子上學了,爸爸媽媽們開始拿成績說事,拿學習說事,學習好,一切都好,學習不好,一切都不好。因此,孩子提起學習就痛恨,這世界上是誰發明了學習?

有一次,我的侄子問我:“姑媽,你是做教育工作的吧?”

我說:“是啊。”

侄子說:“那你們為什麼隻是讓我們(孩子)接受教育,而不讓爸爸媽媽們接受教育呢?”

我對這個十一歲孩子的問題愣住了。我問:“你希望爸爸媽媽也去學校上課?”

侄子說:“爸爸媽媽總說我沒別的同學學習好,我想讓爸爸媽媽也去學習,這樣,他們就不會總說我了。”

原來是這樣。

學習原本隻是讓孩子得以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手段,現在卻成了孩子每天必須硬著頭皮應付的事情;學習知識原本是孩子們最渴求的事情,現在卻成了他們痛苦的源頭。難道這是“學習”惹的禍嗎?

孩子的學習可以說的上是現在爸爸媽媽們最關心的話題,隻要大家在一起就會談論孩子的學習,也會互相交流自己培養孩子學習的妙招。

呱呱上幼兒園時,幼兒園要求家長每個月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交流會。

幼兒園的這個建議初衷是想和各位家長探討孩子在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可是家長們到一起談論的卻並非孩子的問題。

我剛坐到椅子上,旁邊的一個媽媽就說認識我,而且知道我是專門做教育工作的,肯定知道很多能讓孩子提高智力的方法。

我急忙解釋。一個媽媽說給孩子報了有名氣的鋼琴班,還有一個媽媽說她已經給孩子報了少兒英語。有人問我:“你給孩子報了很多班吧。”

我說:“我一個都沒報。”大家很不理解地看著我。

一個媽媽說:“我報班的時候都谘詢了,現在專家們都說要在幼兒期階段提高孩子的智力。我們家寶寶在兩歲的時候就報了四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