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石頭(1 / 1)

彩色的石頭

大巴山是個石頭的世界。山民們住的石板房,走的石板路,抬眼低頭瞧見的是石頭,伸手踢腿撞著的是石頭。石頭包圍著他們,限製者他們,他們恨透了石頭。

然而有一天,他們突然喜歡起石頭來。為石頭而震驚,為石頭而高興,為石頭而自豪。那是80年代初一個風和日麗的正午,太陽照耀著綠色的群山,一列火車沿著建成不幾年的襄渝鐵路,穿過一個又一個長長的隧道,跨越一架又一架高高的鐵橋,停在了巴山深處的一個偏僻的小站上,軟臥車廂的車門打開,下來了一群黃頭發、藍眼睛、身穿花衣服的外國人。這些人站在鐵道邊,使勁兒地吞吸著山穀裏充滿野草味兒的清爽新鮮的空氣,然後望著麵前陡聳入雲、綠樹叢生的峰,嘰哩哇啦翹接著,在縣上來的幾個領導人的陪同下,他們沿著山邊窄細的簡易公路走向山裏一個新建的石板廠。外國人一邊走路,一邊打量著此地的山脈走向、石層結構等等,不等走到廠部,他們就對這個層薄、麵廣、色正、含量多、規模居全中國第二位的石材資源充滿了興趣,

又經過一番具體詳細的調查、看樣、洽談,外商們立即與石板廠簽定了購銷合同。客人們認為不虛此行,主人們覺得貨有銷路,雙方均感滿意。

外國人走後,仿佛有一股狂風吹遍了山溝,山民們為之驚異,這些滿地皆是、礙手擋腳的石板,外國人掏錢買它們幹啥用呢?原來,外國人把石板運到海洋那邊的遙遠的大城市裏去蓋大廈,鋪地板,貼牆壁,裝飾環境。它們可以代替華麗的瓷磚,又比瓷磚造價低,更接近於自然,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山裏人今天才明白,物以稀為貴,自己擁有的正是別人缺少的。以我有換他缺,以他有補我"?

無許多事情似乎全是這麼個理兒。更有趣的是;各國的商人定購的石板並不一樣。比如澳大利亞商人要黃色石板,說黃色象征著和平安樂,日本的要綠色石板,說綠色象征著自由幸福,美國的要黑色石板,說黑色具有什麼什麼幽默,還有要白色的,要青色的,要藍色的......沒想到石頭的色彩,一下子顯得如此重要。看來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變化多樣的,博大無邊的,天地廣闊啊山裏人開了眼界,同時又增強了自信:這山裏的寶可多著哩!

於是,山民們行動了起來,向石頭開展了進攻。不久,一箱箱按規格裁好的各色石板,被火車輪船帶到世界各國去了,一疊疊整齊嶄新的鈔票,又從世界各地彙聚到中國人手裏來了。一個神奇的童話,突然間變成了現實,一群長久赤貧的巴山老樅人,一覺醒來變成了富翁。時代為他們開拓了燦爛的前景,他們感到社會變了,人也變了啊,石頭的顏色是豐富多彩的,大巴山也是豐富多彩的,山裏人終於清醒地認識了自己腳下的土地的寶貴,振作起生活的勇氣。

感謝你,彩色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