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寫生活之美的人(2 / 3)

局克芹從小就愛好文學,並在農校時就有了僖將來搞創作"的誌向,他為實現這一誌向,作過很多努力。但,正當他青春向上的時候,一個接一個的運動,使他無法安寧;直到文化大革命,他才瞅亂空讀了很多書,還學古文。他雖然不寫詩,但他非常愛讀詩,特別是優美的古典詩和抒情詩。他說:"小說是詩與史的綜合,要寫一部小說,首先得有詩的醞釀。黟周克芹說他以前的古文基礎差,文革初,他從別人抄家弄來"四舊"書堆中,找到了一本《論語注釋》,便拚命地鑽起來,這樣才打下了古文基礎。

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周克芹同誌,久睹了曆次運動對農民利益的損害,和文革中農村出現的一些怪現象;在寫成了一些短篇小說後,他就打算要寫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的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一九七七年,他跟著區委書記一塊到本區楊家公社的金星大隊蹲點。蹲點中,廚克芹對農業生產是很精通的,他能直接指揮生產,布置和安排農活任務。講封這裏,他興奮起來,好象他此時已經置身於那美好的生活環境之中了,他的語氣也激奮起來;他說:"作者在生活中也不要忘了自己的職責。每下去一次,我感受很深、區委書記他關心的是生產進度,我卻發現的是別的,我心中裝的農民形象很多。"這給他構思《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創造了條件和機會"文藝家的職責,就是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周克芹感慨地說,"你們不曉得文化大革命對四川農村的危害,管多大喲。堂堂一個'天府之國'被弄的貧窮不堪,農民們衣破爛紐的,還有吃樹皮草根和逃荒要飯的現象。確實令人痛心疾首;可是,他們還堅持在田地裏埋頭苦幹,他們千得多,說的少,生產的多,消耗得少,的確是勒緊了褲帶在支援國家建設;他們沒有什麼很高的要求,隻渴望有一條、正確路線來領導他們改變貧窮麵貌。這麼美好的精神,我又哪麼能不把她反映到文學作品中來呢?"

周克芹發現了生活中的美,他也抒寫了生活中的美。《許茂和他的女兒》中的環境一一葫蘆螟,是以作者的家鄉一一絳溪河為背景的,絳溪河的轉彎處,形成三個葫蘆狀,他取其第二個,取名為葫蘆壩,絳溪河則成了作者筆下酸菱柳溪河。生活就是這樣給了作者以美的啟示。"許茂這個人物,有生活的模特嗎?"我髓一很想知道他是怎樣塑造許茂這個藝術形象晦玉翁"沒有。書中的人物都是我遠取他人,近取自身。將自己所喜歡、所感動的很多人的思想感情,才凝聚起來的一種情懷。"周克芹很嚴肅而又認真地告訴我們,"如象許琴不願突擊入黨的思想,就是我自己當時對入黨的看法。我是七八年才入的黨。"

《諍茂和他的女兒們》中的人物,不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熟悉的"陌生人",而且還帶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因此,作品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真摯的情感。如這本書中寫金東水賣毛線衣的情節,就是周克芹自己經曆過的事。一九七七年,周克芹的愛人生孩子時,他想給她買點東西補補虛,但身無分文,他隻好拆下家中的門板去賣。原想去縣城,怕碰見熟人不好意思,便背起門板翻山越嶺去到另一集市出售。

一九七八年下旬,周克芹終於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七九年,內江地區的《沱江文藝》,分期連載了他的這篇作品,《紅岩》叢刊八。年第一期又作了轉載,該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如今,她已被搬上了電視和銀幕,將會受到更多的人的歡迎。"生活不是一潭死水,春風在人們心中蕩漾,人民從來沒有喪失過希望。"這是《許茂和他的女兒》對一九七五年冬天那個時期的生活的真實概括,也是這部小說的主題。"可是,我覺得現在百花社出的這個版本,有幾個地方,我不滿意。黟周克芹顯露出遺憾的神色,但依然很平靜地說道"那個封麵設計,有失我原意,本是許四姑娘挎包袱勇敢地去金東水家,可他們卻畫的有點象祥林嫂了,還有,我原稿是二十四萬多字,現在隻有二二卜來萬了,刪掉了我的一些議論,太可惜了。這些議論,都是我平常記下的真實感慨,而且,我還注意了文采,不象有的議論那樣千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