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名優話粉妝(2 / 2)

她從小就喜歡唱戲,還是蹣跚學步的時候,母親便領她去戲園。麗三歲時,弟弟在搖籃裏玩耍,她卻把搖籃上的羅紗取下來披在自己身上,邊舞邊唱道:"我乃仙女下凡。"七八歲時,母親送她去念書,她卻要學唱戲,拿學費錢報考了傅心一一老先生辦得漢劇訓幼女學社"新化"科班。然而,考試時,她的嗓子不好,恐難錄取,她楞在那裏,雙眼噙汨,傷心至極,這精神終於感動了師傅劉本玉,收下了她,授她技藝。她也能苦練,數九寒天,清早起來站在埋膝的雪地裏喊嗓子,把身體周圍的一圈雪都喊化了。三年後的一天晚上,突然,她的嗓子喊出來了,頓時驚動了全科班。瓶傅劉本玉一把抱住她,高興地流下了眼淚。講完這些往事,她感歎道:"沒有天才,通過後天努力,也是能幹成事業的。不過"這個努力要貫穿一輩子的確不容易。一這是她的經驗之談,這是她的血淚總結,無疑對我們後輩人是莫大的教誨。

陳伯華同誌說:"藝術美對我有持久的吸引力,過去、現在......"的確,她的一生,隻喜歡藝術,幾乎再無他樣嗜好為了漢劇藝術,她心地單純地願獻出畢生精力。

今年夏天,戲劇界老前輩馬彥祥到了武漢,她做了專場演出。結束後,馬老問別人:"伯華的老伴在哪裏?"

人們都搖了搖頭。

是的,她至今無老伴,無孩子,單身孤零。馬老感動地說:"她一生撲在了藝術上。"她卻說:"我沒老伴,沒孩子,一生中,黨是親人,同誌們是親人。盡管也有愁悶的時候,可一唱起戲來就什麼也忘記了。人民需要我,觀眾愛戴我,我就有信心幹下去。"

說得多好啊!在座的人都深深地感動了,大家紛紛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她站起來,拉住我們說:"同誌們,發展漢劇,大家來千,一個人隻是大海裏的一滴水,千萬種精神彙合在一起,就是一股了不起的力量。"

時間過去了一個半小時,該告辭了。我們不忍心繼續打擾她。她來這兒住在招待所裏仍天天練功,準備在會上做一次演出。還要馬上去北京開會,、還要帶隊下鄉。另外,她在家裏甚至還要侍候自己那90多歲的老母親,瞧瞧,她真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人啊!

在招待所院內,陳伯華同誌和我們幾個人合了一張影。照片上,她站在中心親切地微笑著,我們仿佛受了感染也都咧嘴而笑。身後,有一株花樹碧青碧青。

第二天晚上,鼓樓影劇院裏,陳伯華同誌做示範演出。她扮演《櫃中緣》中的大姑娘。舞台上,經過化妝,她儼然是一位十七八歲的胖乎乎的傻丫頭,一舉一動,一說一笑,把一個鄉下閨女的童心、憨態、幼稚與成熟,笨拙與機靈,表演的唯妙唯肖,逼真動人。劇場裏,不時晌起一陣陣熱烈地掌聲。

陳伯華發揮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嫻熟的演技,使我們都飽了眼福,使我們久久不能忘懷。

她以一個生氣勃勃的大姑娘形象,長留在安康山城人民的記憶裏。

祝她童心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