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懸絲診脈的事例。
最著名的兩個曆史故事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後待產時生重病,群醫束手無策,徐茂公就進言說孫思邈在民間有神醫之稱,對婦兒之病尤為拿手。唐太宗於是便請孫思邈進宮,給皇後診病,由於男女授受不親,他又是民間泥腿子,對皇後這等鳳體自然不能靠近,於是就讓侍女將一根絲線的另一頭搭在皇後的脈上。借此,診斷出皇後是由於胎位不正,倒置的疾病。
另一件事,是清朝乾隆皇帝,他的一位愛妃重病,請來太醫治病。由於乾隆對於“懸絲診脈”一事並不相信,所以請人將絲線的另一頭係在木腿上。而這名太醫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喜脈,乾隆帶他看了一下另一頭綁著的東西,當看到是個木腿時,嚇得滿頭大汗,這可是欺君之罪。而它本身又對自己的診斷非常的自信,情急之下,讓乾隆劈開木腿,果真在木腿裏找到一隻小蟲。木有懷胎,確實是喜脈。
另外兩件比較出名的懸絲診脈的故事都是虛幻的,但傳廣亦為深遠,便是西遊記和封神榜裏的故事。由於它是小說,且是神話故事,所以一般人並不相信。隻是無故給這“懸絲診脈”增添了偌大的名氣,和神秘色彩。
“李先生,對於你這一手懸絲診脈,確實很神奇,尤其是那種讓絲線直接纏在手腕上的手法,很神奇,像魔術一樣。但是對於這懸絲診脈一說,我確實不信,僅憑一根絲線,便將傳動並不強烈的脈搏通過絲線傳到診脈之人。而且現代中醫大家,前清宮廷禦醫,施今墨先生也曾說過。懸絲診脈一事,古時宮廷卻又存在,但禦醫們真正並不是通過懸絲來診脈,而是通過對病人的詢問,懸絲隻是一種假象,給他一種氣定神閑,安靜空閑思考的方式。”另一名醫生剛開始看完李陽那一手外,也是很震驚,確實很厲害,但是對於中醫略有涉及的他,對於中醫大家施今墨先生的話,格外清楚。
本來頭發絲並不夠若軟,它並不比得上真正的蠶絲,傳到跳動也會比蠶絲差了不止一點半點。如果有人懷疑這個,方維或許會好好解釋一下。隻是他們對於懸絲診脈的不信任,讓方維感到一陣可笑。
至於他口中的那個“施今墨”是什麼人,李陽並不清楚,他那少的可憐的醫術知識,也是通過這具身體原來主人學校的時候掌握的。再沒有任何相關涉獵,而中醫就更別說了。當今中醫界誰最權威,哪裏的中醫最好,方維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我並不知道你說的那個‘施今墨’是什麼人,也沒興趣知道,隻是覺得可笑,自己不懂不會的東西,就裝作沒有,不存在,實在可笑之極。從古至今,都有懸絲診脈一說,豈料到了現在,竟然懷疑這手技藝。”李陽不屑的辯駁道,然後看都不看那名醫生。
又轉回頭,看了一眼田中華,田中華此時雖然有些猶豫,但也已經閉嘴了,隻是眼前這個自己學生的同學,確實有些本事,雖然不知道醫術怎麼樣,但看得出來和自己的得意弟子是極好的朋友,他也不好讓自己的弟子難堪。
隻是訕訕的笑笑,說道:“李先生不要生氣,對於這種傳說中的神技,我們確實隻聞其名,而且又有施今墨先生早前的論斷,所以也就不再相信了。如今李先生再現這種神技,隻要李先生能憑此診斷出我身體的問題,我相信大家也會相信這種技藝。”
田中華雖然說話委婉,但也不信,李陽也不為難他,看得出來,他對自己的學生王動還是很嗬護的,而王動對老師也和尊敬,說明他是一個好醫生。對於王動和自己的友誼,方維還是很看重的,看了一眼一旁焦急的王動,為了他一個安慰的眼神。
倒是一旁坐在沙發上,看著眾人為李陽那一手爭吵不休的葉馨婷。此時自信滿滿,滿臉不屑的看著這群專家名醫。不信?就你們那點水平,也就是在身體裏裝點額外的東西,或者將自己身上的一塊肉割了治病,哪會明白我們方維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