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耳濤聲(3 / 3)

喜得是自己的工作獲得了領導和群眾的承認和讚賞,憂的是副縣長畢竟不是一般幹部。縣太爺雖然隻是七品芝麻官,但麵前有七十萬張嘴巴張著要糧吃呢。如今管農業,幹部少,資金少,物資少,問題多,單是每年的化肥爭奪戰,就夠人傷腦筋的。

在安康山區工作了將近二十年,沒吃過的苦已經吃了,沒有大的成績但小的貢獻也不少,也算對得起山區人民了。當年同來的九位同學,多數已經展翅飛回秦嶺那邊去了,隻剩下自己這個傻瓜,還死蹲在這兒。不是沒人要,省上的某個農業部門早打招呼要調他去呢。如今當了這副縣長,那就得繼續守在山裏。

他又想,自己過去做夢也沒有想到當官。現在官帽兒落到頭上來,說明了黨對知識分子的信任和重視,自己如果棄之而去,良心上是過不去的。這個擔子就是再重再難再苦,拚命也得挑起來。另外,自己將汗水灑在了陝南的山山水水上,山山水水也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和場地,他與這兒的山水結下深厚的情誼。自己走到另一個地方去,恐怕不一定會比這兒的發展前途大。思慮再三,他毅然挑起了這副重擔。

王春年站在五層樓的陽台上,又一次眺望大門看劍濤是否回來了。

丈夫當了副縣長之後,這個翹首盼郎歸的鏡頭便成了經常出現的場麵。管農業嘛,當然需要常去鄉下。每次出發前,她都將幹淨的換洗衣服和日用品準備好,然後翻日曆計算著丈夫歸來的日期。若是不出城,她下班後便將飯做好,等候丈夫回來共同進餐,無論她或他,一個人吃飯多沒意思啊。她知道丈夫終勞累,風塵仆仆,需要溫暖和體貼。可是丈夫下班的時間根本沒有準,頭,他的辦公室裏整天不斷人,他走到哪裏都有人攔住說事情,她不怪他,隻是默默地理好溫暖的小家,讓丈夫歸來有個良好的休息環境。

今天是1989年的最括一天,其他人家都端起了除夕團圓飯的酒杯,可是李劍濤卻要去參加農業科技承包的兌現會,本來會上是管飯的,但臨走時,王春年說:你不要在會上吃了,今日的團圓飯一定要回來,我和孩子等你。李劍濤點點頭。王春年知道,丈夫點頭答應的事情是不會失信的。時鍾敲了六下,她又跑到陽台上去眺望,大門口仍不見李劍濤的影兒。臨近七時,李劍濤才拖著疲憊的步子邁進大門,王春年對兩個兒子喊道"爸爸回來了,快收拾飯桌。"

待李劍濤上樓進門,菜已經擺好,酒也斟上,圍桌坐下,全家人舉杯,共慶一年的圓滿結束。

三杯酒飲過,壬春年拿起酒瓶,說:"劍濤,你今年辛苦了,全縣糧食、蠶繭生產獲得大突破,比去年增百分之十,其他各項也穩定增長,工作幹得挺出色,我和孩子們臉上也有光彩,我敬你三杯。"

"我的工作成績,與你的支持分不開。好,三杯酒我喝。"李劍濤舉起酒杯,連飲蘭下。妻子敬完酒,兩個兒子又一人敬父親兩杯。十杯酒下肚,李劍濤的心胸變得熱乎乎的,欲醉未醉,正好醺然。

飯罷,站在陽台上,傾聽著遠處漢江的濤聲,他心中暗暗地說:"劍濤劍濤,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你莫要辜負了黨的信任,親人的支持。你雖然隻是個小小的水分子,但你要竭盡全力去奔流,去澆灌足下的山山水水,去泥土中尋求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