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夜歸人
她把帳本闔上,把眼皮兒閨上,把紛亂的總緒闔上。該回家了。
"李新芳,等你吃飯哩。""媽媽,快回來呀。"恍惚中,丈夫和兒子的聲音象大鼓和小鼓,在她自鉺邊交替敲起。
窗外,夜幕正在無聲的降落,遠處如畫的山影褪色了。幾隻歸鳥站在古老的城牆上"喳喳"亂叫,大概在呼喚它們落後的朋友吧。
她站起身來,關上房門,下了樓梯,走上石板鋪得整齊的街道。陝南山地上這個小小縣城有著比較悠長的曆史,它那長滿青苔的土城牆抵禦了多少風雨的襲擊,它那雖傾斜而又不墜的城門樓駕滿了無數征戰的煙塵,它那狹窄的峻胡同裏隱藏著眾多的昔日故事,它那青右板街遭上鑿印著厚迭的先人足跡。工商局在南門外,家在北門邊,李新芳回家去,需要穿越整個小城。
月光和路燈光把石板街麵染得昏黃,她的皮鞋踩在每一塊石板上,石板便回應出她清晰的足音。是啊,這些石板太熟悉她雙腳的重量、節奏、頻率了。早出時快速有力,晚歸時緩慢疲倦。常常在星期天,這些石板也接印著她光顧的記錄。一個縣工商局的總會計,在全國來說可能算不得什麼,可是在這個縣的如今事務眾多財經繁雜工作量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來說,卻是重要的角色。祖國的一本大帳,不就是由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會計們管理起來的嗎?僅她一人手中,每年流出流進的資金就有六七十萬元,按編製局裏的財務管理需要三四個人,可現在隻有她一個人頂著,不加班加點能行嗎?
苦和累算不了什麼,搞財務的,最頭疼的是怎樣處理好人事關係。記得七年前她剮到任時,老田局長曾半開玩笑半告誡說:"小李呀,你以前的三任女會計都哭過臉,現在就看你的了。"她開頭還不以為然,但時間不長麻煩就來了,比如報銷醫藥費、差旅費,有人總想多填點兒,她則按財務製度辦理;比如逢年過節,外單位發錢發東西,工商局不是沒有錢,可她不鬆口;再比如接待客人大吃大喝,她從不開綠燈。於是,風言風語來了,有人說她死心眼,太呆板。有人說她沒有人情味兒。還有人說她野心大、想當官。氣得她暗暗流淚,不過總是不讓別人看見,要不然真應了老田局長的話了。
有一次,老田局長下鄉蹲點回來,一天報了一塊錢的補助費,可她堅持按規定一天隻給報五角。老田局長開頭想不通,因為同去蹲點的其他單位的幾位領導一天都是報一塊。也有人對她說:李會計呀,你咋能得罪頂頭上司呢?她想來想去不能馬虎,於是拿著報銷條例找到老田局長說道理,最後老領導深受感動退了款。後來,新上任的趙局長有三元錢的零售藥費發票未開醫院的處方箋,也被她發現不給報銷,趙局長痛快地退了錢。她首先對上級嚴格要求,新老領導也以身作則,單位的財務工作慢慢地順利了。她當七年會計,七年沒一張發票不合格,七年沒一次報表缺少過,七年的財務管理都是先進,她以優異的成績,又獲得了全省工商財務戰線上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領導和同誌們真誠地稱她為"我們的好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