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頁獻詞

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是一個泱泱大國的憧憬和企望。它動議於二十世紀中期,至今尚在施工進行之中。南水北調工程按規劃,分東線、西線、中線三部分,其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在世界調水史上絕無僅有。

東線工程從長江下遊揚州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並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中線工程從丹江口大壩加高後擴容的漢江丹江口水庫調水,經陶岔渠首閘(河南淅川縣九重鎮),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終點北京。西線工程在長江上遊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遊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遊。東線工程已經基本完成;西線工程因地處青藏高原,施工難度大所以還未上馬;中線工程已接近尾聲。

調水工程一般有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長渠的修築,二是水源地的保護和建設。相對於階段性的集中開渠,後者的任務更為長期和艱巨。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漢江流域,涉及陝西、湖北、河南三省數十個縣域。根據測定,中線工程水質最好。2014年通水後,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都會受益。

本書是作者對源頭實地的踏訪及調研。沿漢江溯源而上,一路探行,不僅有清澈美麗的漢水和古老厚重的人文遺跡,還有秦巴腹地庫區人民勤勞淳樸、樂觀和善的民情風俗。透過這些與巴山漢水精神相通的淡雅樸素的文字,我們看到了綠色環保,人水和諧,人與自然同呼吸、共生長;看到了水源地人民為保護一江清水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看到了構建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共贏的步伐。

感念水源地的人民,感激秀美偉岸的大自然,感謝南水北調工程。是他們,共同譜寫了一曲漢水流域綠色和諧的水調歌頭。

謹以此書獻給偉大的南水北調工程。

獻給那些保護一江清水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