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耳的煩惱
張三耳是陽光小區五號樓的首富,二十多萬的小轎車進進出出,住戶們都很羨慕。
張三耳雖有錢,但從不亂花錢,更沒有那種目中無人的狂妄。見到一棟樓上的人,總是咧著肥厚的嘴唇一笑,然後很真誠地點點頭,給人以厚道的感覺。因此,張三耳在五號樓的口碑不錯。也因此,一個單元的謝老太太總是叫他順道捎點季家鹵水肉食。
其實,忙忙碌碌的張三耳哪有時間去為謝老太太買肉食,他是看到謝老太太一個人孤苦伶仃,特意讓秘書下班前在辦公樓附近的季家鹵食店買的。
謝老太太逢人就誇張三耳,說張三耳那麼忙,還惦記著她這個孤老婆子。難怪張三耳的生意做那麼大,因為張三耳他為人好。張三耳每次把鹵肉捎回來,根本沒打算要錢,也跟謝老太太說過,不收錢,可謝老太太說啥都不行,說不要錢是瞧不起她。張三耳擔心引起謝老太太的反感,隻好如數收下。
然而,這一捎一給一付錢之間,就出現了故事。謝老太太是個細心人,每次捎回來的肉食,她都要過過秤,她不是不放心張三耳,而是多年養成的習慣。因為她是從苦日子裏熬過來的人。
起初,斤兩分毫不差,有時還多個半兩一兩的。後來,要麼剛好,要麼秤低一點。這也無所謂,老太太不在乎這些。可再後來,每次都少那麼半兩一兩的。這下,老太太不樂意了,因為老太太的退休金實在太少,她每次買也就那麼幾兩,從沒有超過一斤。
張三耳搞不清楚,謝老太太一段時間為啥不讓他捎鹵肉了。他幾次好心地敲謝老太太的門,問捎不捎,謝老太太都說最近不想吃,不麻煩了。可張三耳明明發現謝老太太叫別人給她捎過幾回,這是咋回事哩?張三耳一直蒙在鼓裏。
直到有一次張三耳路過謝老太太的家門口,無意間聽到謝老太太對別人說,我以前老把樓上的張三耳當好人,以為他的錢都是走正道掙來的,豈不知,他都是靠坑人發的家。你想嗎,我一個孤老婆子的錢他也掙,每次買鹵肉他都缺兩的,何況其他人了。
張三耳本想踢開門進去說個一二三的,但轉念一想,那樣太魯莽,要真的是自己捎的鹵肉不夠分量,那多丟人。
來到辦公室,張三耳看到秘書正在打掃衛生。她那清秀的麵龐、明澈的眼睛告訴張三耳,她不會做那占小便宜的事。但他又想起一句古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她臉上又沒寫字,憑什麼說她不會做那事呢?
第二天他多了一個心眼,特意準備了一個彈簧秤。快下班的時候,他同往常一樣,叫秘書去季家買上半斤鹵肥腸,秘書應聲後,一會兒就買回來了。秘書說:張總,那個賣肉的對您的評價特高。張三耳說:他咋知道你是為我買的?秘書說:幾個月前他問我每天買肉給誰吃?我說給您買的。他說你是不亂花錢的老板,難怪您的事業做那麼大。張三耳點點頭,抿著嘴嗯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