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願佛光同在(2 / 2)

唐君墨將桌子上的頭盔捧起來,說道:“沒辦法了,你注意一些,我出去看看。”

說完後唐君墨便出了車廂,楚餘揉著眼睛似乎還有點沒睡醒,茫然問道:“外麵好像很吵,怎麼了?”

“沒什麼事,時間還早,你繼續留在車廂裏麵休息。”賢一說道。

楚餘問道:“你要去哪裏?”

賢一取出一件鑲著許多金線的神袍,披上後拿起了禪杖,說道:“我也出去看看。”

...

為什麼說老人都很可怕?因為他們活的時間足夠長,見到的事物和經曆的事情都很多,閱曆豐富的同時也將人性分析的更加透徹,就連胸口下跳動的心髒也跟著冰冷了起來。

如果說今日坐在車廂裏麵的人是千尺,那麼城門口提前幾個時辰便跪拜在這裏的信徒絕對不能引起他的情緒,甚至連眼皮都不會張開。

更不用說像賢一這般將神袍上最細微的皺褶都撫平,拿著禪杖站了出去。

他身材本就高大,站在車廂外便顯得更加高大。兩側城民看到了他,臉上的表情愈發執著而狂熱,迅速像潮水一般分開,腦袋離地麵貼的更近。乃至還有人以和神明走在同一條路上而為榮,開始瘋狂的親吻覆著灰塵和沙碩的土地。

有人磕著頭,有人用隻能自己聽到的聲音頌著佛經,還有人激動地流下眼淚,差點昏迷過去。

賢一站在比任何人都要高的地方,居高臨下看著眾生臉上各種各樣的神情,在他的臉上早已看不見稚氣,隻剩下慈祥的悲憫。

如果說塵世裏也有佛國,那麼他就是這佛國的主人,跪拜在他身下的都是他的子民。

沒有人敢質疑他的年齡,甚至覺得更加的理所當然。因為年輕代表著鮮活,代表著更加光明的未來,和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不能說這些凡人無知,而是他們的這種信仰更加純粹而堅定,不容任何的質疑。

賢一曾問過千尺,國教雖說為這個國教做出了許多巨大的貢獻,道明寺也是如此。但歸根到底,這是每一個當權者都會做的事情,他們不過替皇宮做了,並且做的更好。可雖然是這樣,這些信徒卻無法從中得到更多的實質的好處,那麼為什麼還要信佛?

這個問題無關賢一對佛的質疑,也無關忠誠,當時他沒怎麼考慮,便這樣說了出來。

千尺沒有責備,也沒有用佛經上的道理來回答,因為沒辦法得到好處,便信的沒有意義,這句話雖然殘酷,但卻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他當時問賢一,如果一個人在黑暗中,抓不到任何的希望,那應該如何是好?

賢一回答,唯有自救。

千尺說,可是這個人十分清楚的明白自己無能為力,而且事實上也是真的解救不了自己,那又要怎麼辦?難道隻能心甘情願的沉淪下去?

賢一回答不上來,千尺說道,那麼這個時候便需要另一個人來救他,哪怕這個人隻是虛幻的,不存在的,也要有一個聲音來告訴這個受苦難的人,會得到解脫。因為這樣做的話,他便能在得不到幫助的情況下得到信心,便能在黑暗中堅持更長的時間,或許隻是一個呼吸,一盞茶的時間,都有可能迎來真正的光明。

這個虛幻的,不存在的人,便是他們的信仰。

今日萬千人的信仰,便是道明山上的那尊佛。人無論是否受苦受難,尤其是對於凡人來說,總要信一點什麼。

這就是千尺給出的答案,關於為什麼要信佛。

而當道明山上用泥鑄,最後渡上金漆的佛,變成了世間真正存在的國教之主時,這種信仰便達到了頂峰。

時至今日,賢一已經知道世界上有真正的佛存在,而他是假的佛,不過這些都已經變得不重要起來。因為他此時站在車廂上,受著城門外無數人的朝拜,能回饋他們歡喜,信心,以及內心深處的安穩。

站在最前方,身子壓的最低,恨不得將腦袋埋進土裏麵的正是金石城新上任的城主。

隊伍沒有停下,賢一來不及打量那新城主一眼,因為此人並沒有被唐君墨看在眼裏,他正坐在最前的那匹戰馬的背上,昂首挺胸,像一隻驕傲的大公雞。

賢一覺得自己這師弟太調皮,隻是這種場合太嚴肅實在不適合發笑。他神情更加的莊嚴,雙眼中飽含更多的憐憫,張開了懷抱。

“願佛光,與眾生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