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改革(二 上)
所以趙炎以自己的塢堡、寧遠舊人為主招納了像韓賓、張敬、魯平、陽裕這樣的一些人才組成了遼國的統治核心和政權的主幹,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杜絕叛亂的事情再次的發生,而軍機處情報處的職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政府任命的方麵,輔政大臣張敬兼任戶部尚書、玄布大和尚為工部尚書、王浩為吏部尚書、趙平為兵部尚書、張離為刑部尚書、輔政大臣魯平兼任禮部尚書,王累為太仆寺卿、崔濬為大理寺卿,陳征為都察院左都禦史,輔政大臣陽裕兼任翰林院,遼東名士楊安出任國子監、王鶴擔任欽天監,劉群出任理藩院,程傑出任遼王府內務府總管。
在地方上,任命程遐為遼東府知府、徐光任遼西府知府、孟卓任北平府知府、崔濬為南黑水府知府、張班為高麗府知府、裴憲為吉林府知府、張傑為北黑水府知府,王睿為江東府知府。
經過這一任命,以楊傑、王烈為代表的一大批將領官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之後被罷官遷回各府安置,而富於實幹精神的一批官員也迅速的走上了中央各部主管或者地方府衙的主官的位置上,這批人要麼是趙炎的死忠,要麼就是後來加入的治國之才。
到這時為止,趙炎才真正的將賞賜叛亂之後帶來的負麵影響從製度上將其剔除幹淨,而在趙炎的要求下,新政府的權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強,不過軍事權力還是牢牢的掌握在趙炎的手中,這也是陳浩若等人強力要求的。
政府的權力主要是在行政上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擴大,而且各部門權力明細,按照製度進行運作便可,而陳浩若的任務更多的轉向了政策的思考和製定之上,這由南書房來完成,由趙炎審定完成。
政府的運作基本上可以自行運轉,這也是趙炎在準備他的南征和西征而必須要完成的,到時隻需要留下陳浩若監國便可。
除開政治軍事方麵,趙炎的改革重點放在了經濟和教育這兩塊之上,這也是趙炎最重視的方麵。
經濟上,趙炎將所有原來由太仆寺經營的產業包括各類工場和農牧林場全部下放,農牧林漁鹽場全部由現有的持有人所有,農牧場直接分給耕種的農戶,而林漁鹽場則以承包的方式分給現經營的農戶,按照戶為單位分配,相互調劑。
遼河屯田牧業管理處、黑水屯田牧業管理處、白山屯田林業管理處、鹽業管理處、漁業管理處和工務管理處、商務管理處七個管理機構全部轉變任務,不再直接管理事務,而是作為支持機構存在,幫助相關的發展。
戶部下屬的采購預算處、太仆寺下屬的政府采購處負責遼東各級政權部門的采購工作,而軍機處下屬的軍事采購預算組和兵部軍事采購辦理處負責遼國軍隊的全部采購。
通過這兩部分的采購控製,將原先由遼河屯田牧業管理處、黑水屯田牧業管理處、白山屯田林業管理處、鹽業管理處、漁業管理處和工務管理處、商務管理處七個管理機構負責的采購事務奮力開來。